第四百七十六章愛心姜與感恩姜(2 / 2)

回鄉小農民 掙錢買房 1712 字 2022-07-25

王大海這么一說,王勇也來了興趣,在如今這個年代,這就是妥妥的正能量啊!

「大伯咱家買了這「愛心姜」沒有?」

「買啦!怎么能不買?我跟你二爺一起買了一百多斤生姜,連送人帶自己吃的,今年才剛吃完。」

王勇立刻就纏著大伯讓他仔細跟自己說說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隨著大伯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講述,一個市民獻愛心,受幫助者事後返還愛心,感恩市民的故事被娓娓道來。

2011年,寧福縣營子口鎮的生姜大面積豐收。這個鎮子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就開始種植生姜,可以說是一個特色種植大鎮。

可是那年整個縣里的姜農面對豐收的近億斤生姜卻發了愁,原因自然是雖然豐收了,卻賣不上價,甚至後來都到了賣不出去。沒人要的地步。

2010年,價格最高的時候,可以賣到兩塊多一斤。可是2011年卻價格直落到了四毛錢一斤還賣不出去的境地。

眼看著農民們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年,好不容易遇到個豐收的好年景可生姜卻賣不出去,那心里的著急上火肯定是避免不了得了。

生姜種植投入的本錢可是不小。一畝地的成本至少也要六七千塊。如果今年的生姜賣不出去,那么明年很多農民就要面臨著生產生活難以為繼的困境。種的越多,虧得越多。

鎮里的鎮政府鎮黨委,縣里的領導還有各個農業合作社的帶頭人整天的天南海北的出去找市場,可成效卻不大,大量的生姜滯銷眼看著就要給農民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關鍵時刻。市商務局向各縣區商務局和各大中型連鎖超市下發了緊急通知,要求各縣區商務局要積極引導和勸說各大超市,要對接試點企業赴寧福縣直接采購,各大超市要設立專櫃,竭盡全力幫助擴大生姜銷售。

各市縣區的農貿批發市場也要設立專門的生姜銷售專區。在一定時期內要免除這些本地生姜銷售的攤位費。

同時還將寧福縣的生姜的價格,品種,數量等發到商務部的網站上,以拓展銷售渠道。還由市里牽頭組織力量奔赴北上廣的一線大城市,聯系生姜加工企業和各大連鎖超市,幫助農民解決銷售難題。

除此之外,市里的多家媒體,包括日報。晚報,廣播電台,電視台也紛紛制作專題節目呼吁大家購買「愛心姜」。幫助姜農們度過難關。

很快市里兩大連鎖超市就響應市商務部的號召,在各個連鎖超市都設立的寧福縣「愛心生姜」專櫃,通過各種方式向顧客講述姜農遇到的困難,希望大家伸出雙手,現出愛心,購買這些愛心姜。

很多熱心的市民都是響應號召。五十,一百斤的把生姜買回家。很多人都說他們也是剛從農村出來沒多久,知道作為一個農民的不容易。能幫一把就把一幫,這都沒啥。

在記者問及幾個買了五十多斤的生姜的顧客,這些生姜要怎么處理的,吃不吃得完的時候,很多人的都說沒關系,吃不完可以送人啊?誰家沒幾個親戚朋友,哪家不吃姜啊?一家送點沒准還不夠分呢!

一些商場也響應號召,一家商場在門前先要位置懸掛起一條橫幅。上書:大愛有姜,購物贈送愛心姜。他們一次就夠進了一萬斤的生姜,向顧客免費派發。

通過各種方式,很快積壓下來的生姜就銷售了大部分,並且價格並沒有比去年低多少,姜農的利益得到了保護,他們再也不用整天看著堆成山的生姜發愁了。

之後幾年,每年到了生姜收獲的時候,「愛心姜」都會准時和港城市的市民們見面。這些貼上了綠色食品的生姜如今在港城市大受歡迎,很多市民都點名就買「愛心姜」。

今年,生姜價格持續走高,一月份全國均價達到了三塊五毛多,最高的時候生姜價格都超過了十塊錢一斤,之後雖然回落到了三塊一,但是仍然要比去年明顯高很多。

網友們很有才的給這種情況起了一個「姜你軍」的稱號,來形容這種反常的炒作生姜的事情。

寧福縣的幾個生姜種植合作社的姜農們想起了2011年全市老板姓都購買「愛心姜」,幫助自己度過難關的事情,一只決定向市場供應一批十萬斤按照出口標准清洗加工的綠色,優質,無農葯殘留的「感恩姜」。

市場價三塊一的生姜他們賣給老百姓兩塊九,以此來答謝那些曾經幫助自己度過難關的好心的市民們。

很快,市內的連鎖超市里就又出現了「愛心姜」的專櫃,大大的價格牌上標明著價格:感恩姜,2.99元。

相比網上一直熱議不斷的「姜你軍」,這一場愛心的回饋與轉換顯得尤為讓人感動。

之後,沒兩天,「感恩姜」就全部銷售一空,同時「姜你軍」也逐漸落下帷幕,生姜價格很快就回落到三塊左右的正常區間。(未完待續)

ps:這一章寫的是房子本地發生的真事,房子也是看了本市晚報的報道之後才知道,很是感動,於是下筆如飛的寫成了這一章內容。

感謝極品∮勒澀和qiansa兩位書友的起點幣打賞,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