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華日兩國詩詞交流(1 / 2)

譚越開車半個小時之後,就來到了一條繁華的商業街上。

今天中午吃飯的地方就在這里,京城小有名氣的飯店——九大碗。

譚越之前聽說過這家飯店,只是一直沒有來過,這家飯店比較有名氣的就是九道特色老京城菜餚,分別用九個大碗盛放,也就是這家飯店店名的來源——九大碗。

九大碗飯店門口就單獨的停車場,譚越把車停好之後,戴上口罩和墨鏡直接就下了車,走進了飯店。

九大碗的裝修頗有些老京城風格,用朱紅色染紅的牆壁,大堂中隨處可見黃色琉璃瓦片,進門之後的一道大屏風上,復刻著皇城里面的九龍壁,倒有幾分氣勢。

穿著藍色工作服的服務員走上前來招呼,譚越說有預約,直接走樓梯上了二樓。

一樓是大堂,二樓就是雅間了,來的時候,陳曄就給譚越發來了消息,說她和她父親已經在飯店里等待了。

來到訂好的包廂前,譚越抬手敲了敲門,然後就聽到里面的腳步聲傳來,很快房門就被從里面拉開。

包廂門打開之後,譚越就看到了陳曄的臉,在陳曄旁邊,是一個身量修長的中年人,中年臉上帶著笑。

「譚越老師,你好,久仰大名。」沒等譚越說話,那名中年就先開口了。

對方態度好,譚越對他的態度也好,笑著回應,「您是陳堅教授吧?我才是對您久仰大名。」

兩個人說話的時間,就進了包廂,陳曄在後面關上了包廂門。

和陳堅說著話,譚越就坐在了飯桌前,之前聽陳子瑜說過,這位陳堅教授心高氣傲,來的時候譚越還想著這位陳堅教授會不會不好打交道,不過現在接觸了之後,也就發現陳堅教授其實並不難打交道,相反,很多時候都是陳堅主動找話題和他說話。

陳曄已經點好了菜,讓譚越添一些菜,譚越昨晚喝酒喝到半夜,現在倒是沒有多少胃口,沒有添彩,而且他看陳曄剛才點的菜就已經不少了,而且都是九大碗的招牌菜。

通知服務員開始上菜之後,三個人一邊吃著菜一邊說話。

「譚越老師,之前你寫的那首中秋詞真的是太驚艷了,我給很多老朋友都看了,沒有不說寫得好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現在想想這首詞里面的很多句子,都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難以想象,到了當代,仍舊還有人能夠寫出這么優美的詞。」

說起其它話的時候,陳堅還有些客套的感覺,但是當說到詩詞的時候,陳堅的眼睛里仿佛都在冒光。

譚越笑了笑,道:「陳教授,您客氣了。」

譚越謙虛了一句,其實他倒也想說那首詞不是他寫的,但如果這么說了,後續免不了還有其它的麻煩,比如這首詞是誰寫的?蘇軾是誰?歷史上為什么查無此人?唐宋八大家里面沒有這個一號人啊。

說了一會兒話之後,陳堅終於說出了他邀請譚越來吃飯的目的,這也讓譚越心里弄清了原本的困惑。

譚越之前就想著,自己和陳堅之前就沒有什么交情,就算陳堅覺得自己寫的那首詞很好,但就因此而邀請自己一起吃飯,難免就顯得有些突兀,很可能是有其他的什么事情。

這也只是譚越的猜測,一直到現在,陳堅問出口之後,譚越才有種恍然的感覺,這才對嘛。

「譚越老師,近期我們京城詩詞協會將和日國詩詞會社展開一次友好交流,這幾年日國涌現出了好幾位優秀詩人,我們京城詩詞協會這邊壓力也挺大,到時候希望你能去現場,大家一起群策群力,共御外敵!」

或許是因為歷史因素,許多華國人提起日國人的時候,都有種咬牙切齒的感覺,比如眼前的陳堅教授。

如果是其他國家的詩人來華國,陳堅會當成一次簡單的交流,但日國人的話......

聽了陳堅的話,譚越頓時就懵了一下,他不是華國詩詞這個圈子里的人,很多事情並不了解,比如是不是華國詩壇常常會有詩詞方面的交流,為什么日國詩人們這次會突然和京城詩詞協會來一場交流賽,是不是之前的時候,日國詩人還去過華國其他省份,搞得陳堅現在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包括旁邊的陳曄也愣住了,她也是剛剛才知道父親邀請譚越吃飯還有這么一個目的,她還以為父親喊譚越吃飯,只是單純的想要吃個飯聊聊詩詞而已,如果早知道父親還有這么一個打算,她絕對不會幫父親來邀請譚越。

陳曄作為譚越的助理很清楚譚越有多忙,平日里連吃飯的時間都快沒了,哪里還有時間去參加什么京城詩詞協會和日國詩社的交流賽???

陳曄皺眉,放下手里的筷子,看向父親,開口道:「爸,譚總很忙的,而且他又不是你們那個圈子里的人,不合適。」

是她幫父親把譚越約出來的,陳曄覺得不能給譚越找這個麻煩。

陳曄雖然不會寫詩,但是沒吃過豬肉卻見過豬跑,平日里常常看到父親為了寫一首詩把自己憋在書房里很多天,好家伙,要是譚越也這么做,璀璨娛樂公司不是全都癱瘓,估計發展的腳步都得慢下來一截。

陳堅卻沒有理會自家女兒,女兒的價值已經利用完了,譚越已經約出來,接下來是他和譚越之間要談的。

這次陳堅邀請譚越,也是有些迫不得已,這些年日國涌現出一批優秀詩人,相比之下,華國就沒出幾位這樣的優秀詩人。

前些日子,這批日國詩人已經去了華國好幾個省份,在多場交流賽中贏得很漂亮,但同時卻也讓華國詩壇顏面掃地。

要知道,詩詞一道本來就起源於華夏,是華國自古以來幾千年的文化瑰寶,只是期間被日國倭寇給學了過去,但從唐到近代這一千多年中,即使日國像海綿一樣瘋狂汲取華夏文明,但詩詞文化方面仍舊遠遠落後於華夏。

如果到了近代,華日之間的詩詞交流會上,華國輸給了日國,那可真是丟人了,不只是丟了自己的人,還丟了老祖宗的人。

而京城作為華國首都,就是日國詩社這次對華交流賽的最後一站,如果京城詩詞協會也輸了,那這個人肯定是要丟大了,不用想,到時候日國媒體肯定會對此進行大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