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座談會(1 / 2)

上午出發去電影院的時候,沈成林的心情還很好。

但是從電影院回來後,沈成林的心情就很沉重了。

這都是那部《高山下的花環》給帶來的沖擊。

坐在書桌後面,遲遲回不過神來,甚至連無法都沒有心情吃。

妻子在門外呼喚,沈成林也沒有回應,不是他對妻子冷暴力,而是真的不想吃飯。

他對《月球降臨》寄予了厚望,現在華國科幻電影難搞,那他就拍出一部經典的科幻電影,既是擴大華娛科幻電影市場,也是為自己正名。

可是今天看了《高山下的花環》之後,沈成林心里就很清楚了,今年春節檔票房冠軍,和《月球降臨》無關了。

雖然他的《月球降臨》也很好,但是與《高山下的花環》相比,還是差了很多。

那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殿堂級電影,是里程碑式的經典。

准備、期待已久的事情落空,心里自然是有失落的。

拿出手機,沈成林有些發怔,心中有些郁悶,他想找人傾訴一下。

家人們對他所在的行業並不了解,不足以讓沈成林抒發心中的郁悶,思來想去,他決定和江北打電話嘮一嘮。

江北比他小一些,也是娛樂圈知名大導演,只不過江北是混電視劇圈的,而沈成林是混電影圈的,兩個圈子有不同,但也大同小異,都是導演。

江北剛出道的時候,並不是就直接做導演,而是從劇組場記做起來的,後來因為他天才的場景構造、劇本分鏡頭構造太強,慢慢的開始做導演,那時候沈成林還幫助過江北一些,所以兩人的關系倒是不錯。

而且沈成林給江北打電話,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據他所知,江北和譚越打交道比較多。

譚越以前也是電視劇導演,拍出過好幾部爆款電視劇,有的劇還和江北的電視劇撞檔期,沈成林之所以記得這么清楚,還是因為那時候他幫江北的電視劇在微博上做過宣傳,後來江北慘敗於譚越之手,所以令沈成林記憶猶新。

給江北打電話,沈成林也想多了解了解譚越。

譚越在華國已經是一位頂級公眾人物了,沈成林自然如雷貫耳,但譚越畢竟剛剛進軍電影行業,直接和沈成林這種大電影導演的交際並不多,現在沈成林和譚越要正面打擂,自然要對這個對手了解的更詳細更多。

找到江北的電話後,沈成林直接撥了過去,鈴聲響了大概五六次,另一端就被江北接通了。

「喂,沈導。」

「江導,做什么呢?」

「沒有做什么,剛吃過午飯,在陽台上站一會兒,怎么了?沈導突然給我打電話,應該是有事情吧?」

和聰明人打交道有一點很好,說話不累。

大家都是人精,這個時候沈成林突然打電話,江北就猜著肯定是有事。

沈成林也是直接說道:「江導,我的《月球降臨》不是上映了嗎?正好和譚越的《高山下的花環》撞了檔期,我對他了解的不多,想要和你聊一聊這個人。」

江北知道,沈成林說的了解,肯定不會是簡單的了解,因為現在譚越可以說是娛樂圈名氣最大的一小撮人之一了,關於譚越的事跡,就算不是譚越的粉絲也能說出一堆。

江北想了想,給沈成林說了一下自己對譚越的認識。

沈成林也沒有想到,江北居然說了這么多這么詳細,甚至把譚越的各種性格、精神層次都給分析出來了。

「你對譚越這么了解?」沈成林好奇問道,「不會是喜歡他吧?」

沈成林用著開玩笑的語氣,問出了自己心里的疑惑。

因為江北說的太細致了,讓沈成林懷疑江北對譚越的了解是不是已經超過了對江北媳婦的了解。

娛樂圈里本來就是魚龍混雜,什么人都有,gay也不在少數,沈成林見過、知道的就太多了。

江北笑道:「沈導,這可不能亂說啊,我對譚越這么了解,主要還是栽在他手里的次數太多了,不過分析的越多,越能發現這個人的魅力,如果我是女人,還真的會喜歡他,哈哈。」

其實說多了也都是淚,沈成林現在的遭遇,江北也曾遭遇過,而且還不是一次,信心滿滿、躊躇滿志的拍了一部很滿意的電視劇,最後卻在譚越面前輸得很慘。

但江北也是豁達的,他承認不如譚越,承認譚越的優秀,並且一直在向譚越學習。

江北的這種精神和想法,給了沈成林以安慰。

原來被譚越所傷的不只是他一個人。

掛斷電話之後,沈成林心情好了許多。

在書桌前又想了一會兒,確實,論電影的質量,《月球降臨》真的不如《高山下的花環》遠矣,他也不是輸不起的人,技不如人,輸給譚越也是正常的。

想通之後,沈成林念頭通達,感覺呼吸都順暢多了。

......

......

網上,關於《高山下的花環》討論很多,熱度極高。

在網上好評如潮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邁進電影院,慕名去看這一部電影。

而看完之後,又會到網上對《高山下的花環》大肆褒揚一番。

一位網友看完《高山下的花環》,在網上發表了自己的感慨和看法:

「看完《高山下的花環》,我感到震撼,進而沉默,如果真的要評價,我認為這部電影是建國以來,最優秀的一部國產戰爭電影,沒有之一。這部電影同時擁有真摯火熱和冷靜深邃這兩種方向,它對戰爭的表現,真實度可謂難出其右。尤其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連長梁三喜中彈犧牲的片段,梁三喜倒下後,身上的彈孔慢慢滲出血來,臉色逐漸青紫發白,異常真實。而在戰爭之外,它所進行的反思才是一個真正獨立思考的華國人所會進行的反思,而不是如同許多軍事題材電影導演那種只會畫虎類犬的人對西方戰爭反思橋段的拙劣抄襲。」

許多網友也對此進行了評論:

「很真實,梁三喜連長犧牲的時候連個遺言都沒有留下。如果換成其它導演來拍,估計連長中彈了後,至少還能給你打死一片敵人,再講上五百字感言。還有副連長靳開來犧牲的時候,也就留下了一句遺言:讓同志們吃甘蔗吧。唉,真的是一語勝千言啊。」

「不能贊同更多!譚越老師不愧是譚越老師,電影拍的真是多一分則冗,少一分則瘦,根本遠不是國內其它那些電影導演所能望其項背的。」

「深以為然,華國的戰爭片多如牛毛,可拍得好的卻很少,這部《高山下的花環》真是我目前看過最好的一部戰爭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