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考場中(2 / 2)

明帝國的崛起 九悟 1302 字 2022-07-31

這兩道題目,張昭臨陣磨槍,一道題都沒有練習過,頓時頭大。他的底子只是個童生的水平,外加現代理科生,想要寫出兩篇錦綉文章難上加難。

現在,他只能努力做到文章通順。然後,不要犯考場中的忌諱。比如保持試卷整潔,不要有忌諱字之類的。

審題完,張昭開始答題。時間在搜腸刮肚寫八股文中飛快的流走。兩個時辰後,張昭眷抄好試卷,拿著卷子到公堂前交卷。這個交卷速度算是名列前茅。

別看一篇八股文只有幾百字,但每一句都得推敲、斟酌。寫兩篇八股文要幾個小時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張昭之所以提前交卷,就是知道李幽的提醒是對的。要盡量讓何大宗師當場面試,定下名額。鄉試以下的考試,考官們的自由裁量權非常大。

而面試的關鍵就是提前交卷。

何愈坐在主位中,從書吏手中接過試卷,掃了一眼,看到倒數第二段的末尾是約定好的句子:「意謂」,頓時眼睛就眯起來,他倒沒想到聞名京師的張昭竟然會去買考題。

再去看張昭寫的兩篇八股文,頓時恍然。這寫的什么玩意兒啊?正常情況下,他肯定不會取這份卷子。但現在,他還得找個錄取張昭的理由。

何愈道:「你便是張昭?」按照慣例,只要是提前交卷,主考官會對考生進行面試。因為這時主考官閑著也是閑著。

張昭會意的站住,行禮道:「學生正是。」

何愈捻須沉吟,徐徐的道:「我聽聞你於時政頗有些心得。近日朝廷都在討論你提出的和募兵制相輔佐的預備役的實施。你可試言北虜之事,以此為策論。」

這是很明顯的放水。

張昭微怔,答應道:「學生領命。」關於蒙古和明朝的戰爭,他說過兩次。一次是在青龍鎮中和長寧伯周彧說的「平北虜三策」,第二次則是在李教諭府中說的「戰爭論」。

這兩次的論述,都在京城中有所流傳。他當然可以再復述一遍,何大宗師肯定會讓他過。但為確保萬無一失,他還得說點新東西出來。

張昭略頓一頓,道:「政治的性質決定戰爭的性質。所以,我朝和蒙古諸部的戰爭無可避免。要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除開做好自己的事情,還應對局勢有明確的認識。

我們對北虜的戰爭,現在正處在戰略防御階段。何以謂戰略防御?其表現在全局的態勢上:敵人在進攻,我們在防守。小王子、火篩兩部連年入寇。我們在國境內作戰,處在防守的地位。

譬如人患重病,不可用重葯、猛葯。而是要慢慢調理。朝廷現在要做的不是立即反攻塞外,而是要將戰局拉入戰略僵持階段。令其每次入寇都無所得。這整場戰爭的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便是戰略進攻。大軍出塞,橫掃漠北。如太祖時舊事…」

張昭開口說策論時,一幫考官、書吏們都是豎起耳朵。這不是李教諭、李幽在京中幫張昭鼓吹的「王佐之才」的名聲,商業互吹誰信誰傻啊!

關鍵在於,如今朝廷真的在討論在九邊重鎮實行預備役制度。主持此事的便是次輔、大學士李東陽。而且,官場傳聞此政策若得以實行,功勞會記在張昭頭上。只待他出仕,就會論功加官。

張昭有這樣的水平,提出的建議能得到重臣們的認可,他們當然要洗耳恭聽。而現在果不其然,他又有「新東西」出現:戰爭的三大階段。

在公堂旁等待交卷的李幽看著平靜論述的張昭,心里悠悠的嘆口氣。他向來自詡才華橫溢,腹有韜略。只是這和張昭一比,才知道差距啊。

李教諭壓著心里的叫好聲。這種方向性的論述、大局觀真的是張昭的強項!

何大宗師禁不住笑起來,點點頭,贊許的道:「你這篇策論的水平,足可備朝廷咨詢。不過科舉終究是以文章取士,你的卷子只是一般,暫且留著吧。」

主考官的自由裁量權非常大。提前交卷的話,主考官可以一筆點中,也可以直接黜落。何大宗師的意思是,張昭這份卷子看看情況再說。但張昭知道,穩了。

張昭躬身行禮,「謝大宗師。」然後,離開考場。

考場中,關注著這邊動靜的童生們一陣羨慕。給主考官如此重視,策論答的如此之好,這個生員如何跑得了?

這邊,李幽也來交卷。何大宗師直接給一個「尚可」的評價,朱筆給一個圈,給予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