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初見蔣經國(1 / 2)

第165章初見蔣經國

1982年10月28日一架飛機翱翔在天空上,猶如一只大鳥,發出轟鳴的聲響。

飛機上,邵華陽和鄧麗君坐在一起。

邵華陽在看著一份新出的電影雜志,鄧麗君則在閉目養神。

這個在亞洲歌壇叱吒風雲的人物,此刻就像是一個普通人那樣,也有疲憊的時候。

邵華陽看著鄧麗君如此,不禁長嘆一聲,緩緩伸手,將手搭在了她的肩膀上。

此去台灣,邵華陽不單是要將鄧麗君的事情解決,他還要在台灣游玩一番,並且,自己在台灣的影城也差不多要建成了,倒是可以有空去看看。

※※※就在邵華陽和鄧麗君在飛機上飛行的時候,台北總統府內,此時一位大人物正在抽著香煙看著文件。

這個人如今已經年過七旬,國字臉,大嘴巴,戴著一副眼睛,相貌普通,若是其他像他這樣的人丟到人群里,十有八九不會有人注意。

可是,他不會,不管在哪里,他都是會引人矚目的!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台灣現今總統、那位以前的中國最出名的人物——委員長的長子,蔣經國。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出生於浙江奉化。蔣介石之長子。字建豐,譜名經國,又名尼古拉。1978年5月20日,蔣經國就任台灣第六任總統蔣經國在「行政院長」任內推動十大建設,台灣經濟發展迅速,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推行十大建設之前還在行政方面進行十項革新,使行政執行更為簡廉有效,此外也頒布「政治與社會革新」的八項要點,有人將這兩次革新統稱為「十八項革新」在其主政台灣期間較重視本土人才,大量啟用台灣本省籍官員,積極推行「本土化政策」在其執政晚年逐步開始民主改革,即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和報禁,以及實行「民意機構改革」等,開啟了台灣政治民主化之路。

蔣經國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反對「台灣獨立」1987年11月宣布開放部分人士赴大陸探親,結束了近40年兩岸同胞不相往來的局面。

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蔣經國主張改革台灣人鋪張餐飲陋習,提倡「梅花餐」(即五菜一湯)使餐飲奢侈風氣有所斂。

較關心基層民眾的生活,據報道,其每年超過200次親自下鄉走訪,以了解地方實際需要。同時也很注重偏遠鄉村建設,落實水電及基礎醫療衛生建設,減少城鄉差距,使台灣的鄉村建設程度較進步。由於其作風親民,深受台灣民眾的好評。當他在台灣逝世的消息傳出,不少台灣民眾曾聞聲痛哭。迄今為止,在對以往幾位台灣領導人的民調中,他仍是最受台灣民眾肯定的一位。

而此時,蔣經國看著自己手上的一份關於台灣經濟的報表,忽然抬起頭,問旁邊一個身穿西裝,相貌英俊的男子,說道:「小馬,聽說那個如今的華人首富,香港無線的邵華陽,似乎要來台灣,為他那個叫鄧麗君的咱們情報局的人員洗脫身份,不錯吧?」

那個小馬如今看起來也就三十出頭,相貌十分俊秀,若是去當明星,最不濟也是個偶像派,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未來的台灣總統——馬英九。

此時的馬英九還只是蔣經國身邊的英語翻譯,不過卻也沒人敢小看他,畢竟能在總統面前做事,也是很了不起的了。

此時,馬英九沒料到總統會忽然問起這么個人,不禁一愣,但是他只是蔣經國的英文翻譯,又不是情報局的人,自然不可能知道香港人是不是來台灣,於是只好說道:「這個……總統,我也不知道!」

「是的,他也沒告訴你!」

蔣經國呵呵一笑,看了看手表,說道,「按照飛機的速度,估計他中午那會兒也該到了,這樣吧!你去機場,把他找來,就說我請他吃午飯吧!」

「啊?什么?」

馬英九明顯吃了一驚,蔣總統要請一個香港商人吃午飯?這倒是新鮮事兒!不過馬英九自然不敢不辦,當下趕忙出去了。

※※※飛機在台北桃園機場緩緩降落,從機艙透過窗戶向外看,機場門前的路上平展如新,不愧是台灣現代化的大機場。

邵華陽和鄧麗君此時都戴了墨鏡和帽子,防止別人認出自己。邵華陽呼吸著台北的空氣,感嘆道:「看起來挺不錯的!這里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