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勸向善(1 / 2)

講到寧采臣與聶小倩相遇之時,寧嘉賜連勝稱奇,荒郊野嶺絕色佳人,不論在誰看來都是一件奇怪的事,寧嘉賜向鍾逸求證,問道聶小倩是不是惡人,鍾逸並沒有急於回答他,而是讓他耐心聽下去,聽故事一定不能只要那個結果,其中的過程才是精華的部分,再者來說,無論什么時候好壞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好人可以做壞事,壞人也可以做好事,出發點不同,很難評斷一個人到底如何。

寧采臣不被美色誘惑而堅守本心,聽到此處寧嘉賜略有失望,似乎沒有聽到他想要的劇情......

聶小倩身為鬼魂,埋葬在古寺旁邊,卻被羅剎控制,不得不幫他吸食路過之人的精魄,說起來也算是可憐人,後對寧采臣傾心,將一切事情全部告知於他,祈求寧采臣幫助她脫離羅剎的魔爪。

寧采臣後與燕赤霞聯手,斗罷羅剎奪回聶小倩屍首,又將之埋葬於另外之處,聶小倩報恩嫁於寧采臣,故事以圓滿而結尾。

不過劇情跌宕起伏,令寧嘉賜身處其中為兩位主人公而擔憂不已,從初次聽聞聶小倩害人性命時的厭惡憤怒,又在得知她的悲慘身世時產生同情,情緒的前後矛盾使本就精彩的故事更加引人入勝,羅剎鬼毀滅時,寧嘉賜大呼爽快,恨不得親自上前給它兩刀,又對寧母接受聶小倩鬼魂身份而感動。

短短一則故事牽動人的心緒,為之悲傷喜悅,為之發怒解氣,這便是它的魅力所在。

雖然鍾逸講述能力有限,但對於幾乎不曾聽聞山精鬼怪故事的寧嘉賜來說依舊心神向往,結尾之後意猶未盡回味無窮......

「鍾逸,你說真有鬼魂的存在?」寧嘉賜問道。

對於這個問題,鍾逸也不知如何作答,畢竟只有親眼所見才有發言權,他思索之後只好道:「舉頭三尺有神明,敬而遠之便是。」

「聽你的意思,你是相信它們的存在了。」寧嘉賜繼續追問。

「所謂鬼魂,也是自己的良知,人生而於世,應知何事可做,何事不可做,心中總要有一個底線所在,越過這條線,便會懲罰自己,既是自我良心的譴責,也是對於鬼怪神明的忌憚,正是因為有所約束,才讓你我多行善事,不與惡人同行。」這是鍾逸自己的感悟,也是他相對寧嘉賜傳達的道理。

寧嘉賜身為大寧皇位唯一的繼承人,在登基之後,他的權利是無人能夠限制住的,當權力無限大時,欲望也會隨之膨脹,從而做出殘暴毫無人道之事,鍾逸既然生活於大寧,便不想看到自家的國君是昏君是暴君,不論對待百姓還是整個國家的前途來說,這都是最為慘重之事,寧嘉賜現如今只有十歲出頭,各種觀念尚未生成,鍾逸由此希望通過他的教誨而改變寧嘉賜的性格,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件十分偉大的事......

故事本就具有教化人心之用,它並不像教條教義一般,干巴巴的告訴你應當怎么做,不得怎么做,它會以巧妙的形式讓你知道,做壞人做壞事是永遠沒有好下場的,但行善事為善人卻能得到好結果。

一個是將飯暴力的灌到你嘴中,也不顧你喜愛與否非要塞進你的胃里。

而另一種卻是將飯菜做成你喜歡的味道,色香昧俱全,讓你親自將它們咽下肚子。

其效果的好壞,不用想便能清楚......

鍾逸的做法表示第二種,故事當中,聶小倩善良,寧采臣正義,羅剎鬼邪惡自私作惡多端,所以他們的結局完全不同。

寧采臣聶小倩喜結良緣共度余生,羅剎灰飛煙滅,進不得輪回之道。

這些事已經能夠說明一些道理了。

聽完鍾逸所說,寧嘉賜沉默了,鍾逸的話他似懂非懂,卻又覺得抓住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