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入城(1 / 2)

點兵派將能有這等效率,其中不乏康寧皇帝忌憚的原因,或許白蓮教並沒有想象當中的危險,報上情形不過臣下的誇大其詞,但康寧皇帝並不敢豪賭一場,若是海津衛一破,就連京城眾官都會惴惴不安,到時候便會危及他的統治,所以提早摧毀白蓮教余孽,是他心中所願。

海津是座神奇的城池,在被賜名「海津」的同年,永平皇帝派遣將領築城設衛,一共設三衛,分別為海津衛,海津左衛,海津右衛,每衛滿編四千人整,三衛共計一萬兩千人。

派兵增援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永平皇帝再遇到這種事的時候,海津衛能夠以更大的力量來保護京城。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永平皇帝雖然明知道此事不可能再次發生,但他還是不遺余力的做了。人越富越怕死不是沒有道理的,正因為他能享受到平凡人享受不到的東西,只要活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生活。而皇帝是站在金字塔巔峰的人物,他的快樂,眾人根本想象不到,他比任何人都要怕死,所以不怪他會有這么大的動靜。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海津駐兵如此之多,但海津城內除了軍事和漕鹽衙門外,並未設地方行政官府。直至今日,海津城里也只有三衛指揮使司和漕鹽衙門,城內百姓居民一千余戶,卻是由指揮使司這些軍事衙門所管轄。

這個極不合理的官員布置是潛在的弊端,文武有別不只是嘴上說的,更重要的是文臣武將思維的差異性。以武平天下,以文治天下,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若是用武官來治理百姓,在某些情況下會產生惡劣的影響。

行政官府日常之務便是處理民情,教化民心,若以通俗話語來解釋,便是給他們洗腦,讓他們將皇帝當做真龍天子,當做天上的使者,當做人間的唯一。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從心底不斷認可自己的身份,不會產生任何僭越之心,在對百姓的統治當中,這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幾乎歷代君王都會如此,權勢、威壓只能讓人們肉體臣服,而洗滌靈魂卻是將他們的思想轉變成奴隸下人,永遠拜倒在大寧的統治下。

不可否認,或許正是因為海津並沒有行政官府的設置,才會給了白蓮教可趁之機,使現在的海津成了渾水一潭。

總體來看,海津城並不大,築城之初城牆周長九里左右,整體結構東西長,南北短,看起來像一把算盤,故海津也有「算盤城」的別稱。並不高大的城牆易攻難守,若是換做之前,這是十足的壞消息,不過由現在來看,對鍾逸來說並不算壞,甚至有幾分有利。

他能做的最壞打算便是城內由白蓮教占領,白蓮教以此為根基發展,在大軍壓城時堅守不出。不過由於城牆的弊端,守城並非上上之舉,只要配上攻城利器,不出五日,鍾逸便可破城而入,收復失地。

當然,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對他來說是最後一步,若有可能,鍾逸還是想從城內解決此事,清查三衛當中的白蓮教,以此來保持大寧軍隊的純凈。

不過一切都是美好設想,城內的白蓮教到底發展到什么地步,鍾逸只能逐步盤查,所用之策也只能隨機應變。

海津衛城牆最初全由夯土所砌,在永平皇帝那件事之後,海津城的地理位置越來越重要。朝廷為了不讓心藏反叛之心的人由海津打開局面,便開始將土城牆改建成磚牆的工程,由於工程實在太過浩大,所耗國庫甚巨,幾代帝王更替,海津城的磚牆工程仍舊沒完成。隨著大寧統治的深入人心,百姓的安居樂業,朝廷也逐漸放棄了這個工程。

所以如今的海津城只是一座夯土和磚牆合建的小城,城外破舊潦倒,一條丈許的土路彎彎曲曲直通城門,城頭並無城樓箭樓,一眼望去光禿禿的,此情此景,眾人不禁拿天下之都的京城與之相較,在京城面前,海津衛就如同窮人家的孩子,衣不蔽體,滿身污垢。

鍾逸騎在馬上,遠遠掃了一眼海津城,不覺舒出一口滄海桑田的感慨之氣。

此役想贏並不輕松,一個處理不慎,海津便有可能是鍾逸的葬身之地。可與之對應的便是豐厚的賞賜,一旦鍾逸完成康寧皇帝交代下的任務,他便可正式踏上官場仕途,這要比積攢功績快很多,可以令鍾逸少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