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巴頓的結局(1 / 2)

華盛頓的命令,使正在葡萄牙外海全速急行的協約國艦隊一分為二。

英國人當然是要堅持去馳援直布羅陀,因為那是聯合王國在本土之外最後的防線。

美國人則是服從總統的命令,將前往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和總督府所在地卡薩布蘭卡。在那里,他們將與運輸船隊匯合,並為其護航,等待正全速撤向摩洛哥西海岸的美軍登船。

艾森豪威爾接到的命令是可以拋棄所有的輜重,只要將士兵們全部帶回摩洛哥。

縱使是心有不甘,縱使是自己指揮的部隊並未在戰場上處於下風,但艾森豪威爾明白,華盛頓的命令沒有任何問題。

直布羅陀海峽的徹底失陷只是時間問題,指望內訌不止的英國人可以將盟軍阻擋在摩洛哥北部,已不太可能。這支多國部隊非洲軍團如果不立即撤退,等盟軍突破英軍的防線,恐怕就再也沒有撤退的機會了。

出征前心高氣傲的艾爾豪威爾不得不悲哀的承認:就算自己曾擊敗過漢軍,但協約國在非洲戰場還是徹底失敗了!

情報上顯示,漢國的潛艇部隊已經出現在大西洋上,如果直布羅陀海峽再為盟軍控制,以現在雙方海軍實力的對比,摩洛哥西海岸也用不了多久,就會落入敵人的手中。

為了手下數十萬將士,甚或是多國部隊中最精銳的數十萬士兵,艾森豪威爾知道,必須要舍棄一些東西。

在之前的作戰中,多國部隊利用阿爾及利亞中部的塔代邁特高原的地勢,成功阻止了盟軍咄咄副人的攻勢。巴頓的裝甲軍甚至在與隆美爾的德意非洲軍團在側翼裝甲對決中,稍占上風。

只要不對上怪物般的猛瑪重型坦克,美國的6潘興坦克在與盟軍的其他中型坦克對攻時還是不落下風的。

但戰爭到了這一階段,坦克的性能已經不是戰場的決定性因素了。面對對方如海浪般一波比一波更洶涌的攻勢,裝甲的數量才是更重要的。

就算是把那變態的猛瑪坦克給了美軍,美軍的軍官們也沒有信心在盟軍上萬輛坦克組成的裝甲海浪面前再繼續堅持多久。

也幸好有巴頓,正是這位一直不服管教,與艾森豪威爾經常沖突的猛將,在高超的裝甲指揮戰術,遲滯了盟軍連續的攻勢,帶給了多國部隊一絲喘息的機會。

艾森豪威爾沒有再遲疑,利用盟軍戰線越拉越長,補給間隙加大,再加上遭到巴頓裝甲2軍的阻擊,在塔代邁特繼續集結的時間,緊急在古拉拉綠洲召開了軍團會議,並向各國軍以上指揮官們宣讀了華盛頓的撤退命令。

所有人都在瞬間沉默,沒有人感到意外,只是大家都在消化這個命令對於戰爭走向的影響。

在非洲撤退,就意味協約國徹底放棄了西歐戰場。多名英聯邦部隊的軍官目光中都是一片茫然,直到此時,他們心底最不願意面對、也最不願意承認那一塊傷疤被狠狠的揭起。作為英聯邦的一員,作為英國的海外自治領,可連英國都要被拋棄了,他們將何去何從?

在時間這樣緊迫的時候,艾森豪威爾依然召開了這樣的會議,並不是要發揚美國人最喜歡掛在嘴邊的那所謂的「民主」。

既然曾經強大無比的聯合王國已經窮途末路,那些英聯邦國家也必然要有一個新的選擇。可是想像,如果沒有約束的任由它們自由選擇,那結果必定是大多數都會倒向在軍事上節節勝利的法西斯國家。

艾森豪威爾希望將軍團中的其他國家軍隊也帶回美國,這樣就可以在這些國家進行新的選擇時有所忌憚。他也相信,這些軍官們別無選擇。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願意成為俘虜,那將是軍人生涯中再難抹去的恥辱。

平日間「艾克」謙遜的待人和美國式的民主在這時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所有其他國家的軍官最後都表態願意與美軍共進退,這讓一直緊張等待的艾森豪威爾長舒一口氣。在這樣大規模撤退行動之前,可以維持內部的團結,當然是不幸中的萬幸。

在接下來關於大撤退的戰術安排時,巴頓又第一個站了出來。「斷後的任務應該也必須由美軍來承擔,我願意率第2裝甲軍接受這個任務。」

望著這個一直欲與自己爭奪多國部隊總司令位置的急脾氣將軍,艾林豪威爾對於他的主動請戰既感意外,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意外的是巴頓一直在找機會與自己作對,可在這個最容易為難自己的時候他選擇了擔當,擔當最危險、甚至可以說是九死一生的任務。

沒錯,就是九死一生!一旦第2裝甲軍孤軍斷後,沒有側翼摩托化部隊地面防空力量作為威懾,漢軍的空中騎中兵師很快就可以對坦克軍形成毀滅式的打擊。

失去了「毒刺」的保護,裝甲部隊在面對漢軍的武裝直升機時,只不過是一群待宰的羔羊,這已經在非洲戰場上被證明多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