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他真的不在(1 / 2)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這個名字繞口、位於伊希姆河東岸的城市,是北哈薩克的首府,人口有二十多萬。

伊希姆河也只是額爾齊斯河的支流。這里距離最近的盟軍補給地新西伯利亞,也足足有六百多公里。中亞的泥濘道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盟軍的機械化補給,紅軍游擊隊頻繁的出現更是讓漫長的補給線日益維艱。

陳庶康的左路軍在經歷前一階段順風順水的戰斗之後,孤軍深入以及快速突進的弊端逐一顯現出來。這里畢竟是蘇聯的腹地,當地哈薩克族人在歷史上也是以悍勇聞名,歷來就是俄國重要的兵源地。

蘇聯紅軍的正規軍在中亞戰場節節敗退,但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游擊隊卻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活躍在盟軍的補給線上,大肆襲擊運輸車隊。這使得左路軍的境遇變得極為尷尬,在不得不投入更多部隊保持運輸線的同時,也使得他們失去了繼續快速突擊的可能。

再攻下去,打勝仗倒不是最難的,而是補給線上剿不光、打不沒、防不勝防的游擊隊就會將左路軍拖垮。

大漢軍隊中裝甲部隊及單兵作戰裝備的增多,在增強了漢軍的戰斗力之外,也使得漢軍的作戰變得更加依賴於後勤。

這也是一只現代化部隊的通病,在後世的美軍中,一個前線的戰士,往往需要多個後勤人員保障,在裝甲部隊和海、空軍中,後勤人員的比例更是高的嚇人。

如今的漢軍就是這樣,在近衛軍團的部隊中,與戰斗人員一比一征召的工程師後勤部隊,已經根本無法滿足保障需求了。

總參與總後不得不將更多的殖民區部隊轉變為二線部隊,以分擔工兵部隊的巨大壓力。

這就導致了漢軍的作戰必須是集群作戰,在戰斗力強悍的同時,行動相對緩慢、戰役准備時間過長等被葉為洵稱為「少爺病」的缺點也顯露了出來。

與漢軍相比,反倒是以日軍為主的東瀛部隊,在這方面表現的比漢軍要強上不少。

東瀛軍團司令石原莞爾上將就曾說過,大集群作戰,東瀛軍團肯定不是大漢十三軍團的對手,但在蘇聯、在西伯利亞這廣闊的地型中對付俄國人,更靈活更機動的日軍有相當大的優勢。其實石原還有一句話沒好意思說出來,那就是日軍更能吃苦。東瀛軍團的士兵們可以背上幾天的干糧和足夠的子彈就迅速開拔,可漢軍部隊那肯定是要大包小包裝上車,然後空軍前導、戰車雷達搜索,還要加上各種保障部隊隨行。

什么時候開始,最能吃苦最能堅忍的大漢士兵變成了少爺兵、富貴兵了呢?這么說並不是說漢軍的戰斗力不行,真要是沖鋒命令下達時,漢軍的士兵絕不會落到後邊。

蔣雲志與葉為洵兩大總指揮不約而同的向陛下提及過這個問題,沒想到陛下不以為恥,反而為榮。

「這有什么不好?難不成你們還想回到抗戰時,中華士兵每人發五發子彈就上戰場的時代?那時是因為咱們窮,現在咱們帝國……咋也不至於摳門摳到前線的將士們身上去吧?只要敢沖鋒,不怕死就是好兵。至於平時……咱漢人精貴,慣就慣著點吧,車輛緊張不?再給你們運點?」

「好吧!」蔣大元帥與葉帥聽到那句「咱漢人精貴,慣就慣著點吧!」都不由一咧嘴!

可志在封狼居胥的陳庶康在左路軍被迫停止行動後,實在是覺得有些郁悶。此番有了陛下的允許,又得到了空軍運輸大隊的集中空投補給後,再次意聲風發,整軍待戈,揮師北上。

整個北路軍共有三十余萬人,其中十萬東瀛軍團士兵都已經派去保護與新西利亞之間的交通線,圍剿西伯利亞游擊隊,是日本人的拿手好戲。

在切利諾格勒駐守的二十萬盟軍主要由幽州軍團、第77裝甲軍和近衛裝甲2師等精銳部隊構成。

鑒於蘇聯紅軍在北哈薩克的主要力量已經基本被擊潰,就連首府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也僅有不足數萬的敗兵聚集駐守。這些紅軍士兵在之前的數次戰斗中,早已經領教過漢軍的強大戰斗力,從心理和精神上都已經視與漢軍作戰為恐懼,實不足懼。

左路軍北上攻克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行動,與其說是一次作戰行動,倒不如說是對漢軍裝甲部隊極限行軍的考驗。

飛機空投的補給畢竟有限,就算是因為陛下的命令,空軍司令雲九將駐扎在濟州島上的運輸大隊都調到了新華的東北,可在多次空投行動後,左路軍得到的補給依然不足以滿足大軍的同時行動。

就算拋開車輛和裝甲部隊需要的大量燃油,幾十萬部隊人吃馬嚼的也不是小數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