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軍改方案(1 / 2)

阿道夫與丘吉爾的秘密會議,原本定在盧森堡召開。

但由於在凡爾登附近出現了一批法國游擊隊,活動頻繁。為安全起見,蓋世太保頭子希姆萊才建議元首將會面地點改至法蘭克福。

沐局長並不知道,正是由於帝國軍情局扶持起來的法國共產黨領導的「內地軍」的活躍,才導致希姆萊親臨法國,並最終促使會面地點更改,也使得軍情局六處錯過了一次得到重要情報的機會。

法蘭克福會議的召開,讓大漢帝國在外交層面上陷於了被動,整個盟軍的行動也因此被捆住了手腳。除非……漢皇可以無視國際壓力,強行登陸不列顛。

但無論是墨索里尼還是佛朗哥,甚至是土耳其伊諾努都公開對和平曙光的出現表示歡迎。這一次,德國人在站在了大義之上,很多被迫裹挾進戰爭的國家都願意盡快結束戰爭,就連老牌法西斯墨索里尼也因為國內的動盪和重現羅馬帝國光榮的幻想破滅,也及時變臉,揮起了向往和平的小旗。

本來十拿九穩,已經可以憧憬勝利的「霸王」行動一下子變得寸步難行。在西班牙西海岸貝坦索斯河口地區集結的兩百多萬盟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而這么多軍隊駐扎在西班牙,佛朗哥也開始略有微詞。

但未央宮遲遲沒有發出新的指令,既未讓盟軍撤退,也沒有實施「霸王」行動的准確時間。大軍集結卻隱而不發,一直很淡定的蔣雲志也逐漸煩燥起來。

時間就這樣推到1943年5月中旬。

北方葉為洵元帥指揮的遠東方面軍逐漸開始後撤,並在《哈爾濱條約》中雙方協定的停火線上開始修建永久工事。

北海總督府的霍路總督也開始正式履行其職責,在新華東北局的協助下,妥善安置分散到遠東各國的中華移民和一大批強制遷移的以朝鮮人和日本人為主的東瀛拓荒團。

擠壓俄羅斯族人,徹底黃化西伯利亞,是未央宮改造西伯利亞計劃中的第一步。不管是原住民的蒙古族人還是拓荒團的朝鮮和日本人,都將被強制學習漢文化。

說漢話、寫漢字,是在撒哈王國、埃文基王國和北海總督府直屬區可以找到更好工作的前提。漢語在西伯利亞就相當於後世的本科文憑,不懂漢語?得,你去看看旁邊那挖礦的還招人不!

遠東方面軍總指揮部,也在威爾森與傅春雷多次會談之後,搬至赤塔。東三省的所有工廠將原封不動的移交給新中華政府。

5月17日,在衛青閣召開的戰時軍委擴大會議上,陛下正式宣布:免去葉為洵元帥遠東方面軍總指揮職,出任帝國軍總參謀長。

當然,在帝國軍機構改革方案實施之後,這個總參謀長與葉知秋和蔣雲志時代相比,權利縮水很多。在之前,無論葉總長還是蔣總長,都可以稱為帝國軍的副統帥,總領三軍。總參是帝國軍各軍種的領導機關。

在這次帝國軍隊機構改革方案中,除漢皇仍為帝國軍隊最高統帥之外,帝國軍統帥部被劃分為四總部和國防部。而其中的四總部即: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

四總部皆常駐衛青閣,為帝國軍統帥部的常設機關,掌管全軍的軍事、政治、後勤和裝備工作。保證統帥部關於作戰和建軍的戰略決策和各項方針、政策的實現。

而總參謀部仍是帝國軍主重要的指揮機構,負責組織領導帝國武裝力量的軍事建設,組織指揮帝國武裝力量的軍事行動。設有作戰、情報、通信、軍訓、軍務、動員、裝備、機要、測繪、外事、管理以及各兵種業務部門。

換而言之,就是帝國的領導機關分工更細,將思想政治、後勤供給和裝備保障等工作都分化出去,總參謀部就只是負責各級軍隊建設和軍事行動的指揮工作。

蔣雲志就曾對葉帥笑言:「我和知秋當總參謀長那時候,都是當爹又當媽,既管擴軍、作戰,又管吃喝拉撒。你這個總參就輕松了,上來就當大老爺――下面有一幫子丫環家丁們使喚呢!」

除了葉帥這個高配的總參謀長,其他三總部的總長也皆為帝國上將軍。

而帝國的首批七位元帥則全部是最高統帥部成員,除戰時外,並不會出任具體某支軍隊的主官。

在之套方案中,在軍隊系統中威望最高的元帥們將與部隊分離,除非是戰爭期間,否則元帥們並沒有機會接觸到具體的某支部隊。

明升暗降,鍾義的想法很簡單。當某位軍方將領威望達到一定程度,或者有可能威脅到皇室權威時,就晉升其為元帥,使其脫離作戰部隊。沒有兵權,就沒有威脅;沒有威脅,就沒有殺害。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朱元璋炮轟狀元樓,甚至……在中華歷史的每朝每代,開國元勛們也往往是皇權最大的威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