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聯邦美國(1 / 2)

軍事上的失敗,導zhi戰略性的大潰敗。

在接替猝死的羅斯福出任美國總統之後,美軍在戰爭中的地位急轉直下。先是非洲戰場因英國的內亂,艾森豪威爾指揮的多國部隊災難性的失控,雖然卡薩布蘭卡奇跡挽救了垂敗的多國部隊,讓美利堅合眾國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的地位得以延喘。

可是,杜魯門和白宮智庫們過高的估計了美國的工業潛能對於戰爭的影響力,或者說是他們過於低估了以大漢帝國為首的大聯盟的戰爭潛能。

這並非是美利堅精英的錯。在另一個世界,他們完全的操縱了戰爭的進程,使得美國成為了戰爭的最終受益者。

但在這一世,沒有人能想到紅警基地的存zai。那本來就是超出人類思維范疇的東西。

卡薩布蘭卡大撤退之後,美國因此而錯過了退出戰爭的最好機會。等到邱吉爾身死,英、蘇分家,帝國騰出手來執行「侯喜」計劃,再然後,在美國人發現美軍根本無抵御盟軍的進攻,曼哈頓工程亦因為鍾義的先知先覺而被徹底破壞,還捎帶著被兩次核爆之後,美國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戰略主動。

與中華的抗戰不同,即使沒有大漢帝國的崛起,在前一世,中華國/民政府最終也堅持到太平洋戰爭的全面爆發。

可美國呢?歐、美同盟的建立,根本無法阻止強勢的盟軍攻入北美大陸。德國沒有與其陸軍一樣強大的海軍,而戈林的空軍,欺負下落後的蘇聯空軍還可以,一旦遇到強勢的大漢皇家空軍,那么德國雄鷹們不會有任何的底氣。

博斯普魯克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兩次真刀實槍的試探,都證明了如果漢、德空軍全面對撞,那么結果不會有太大的懸念。

否則,以德國元首驕傲至極的性格,又怎會在倫敦會議上毫無作為?除了古德里安與肖國興大眼瞪小眼的又差點發生兩國上將決斗事件之外,倫敦會議德國真的可以說一無所獲。甚至於,古德里安連一份德語版的《北美停戰協定》都沒能夠帶回柏林。

這對於已經自詡為歐洲霸主的德國人來說,絕對是最大的羞辱。但元首並沒有與大聯盟一戰的決心和勇氣,美國人的妥協等於是給了德國人一個遮羞的借口。

實際上就算是白宮不主動提出停戰談判,德國人對於遠在大洋彼岸的戰爭也沒有任何的辦法。除非小胡子下定與大聯盟全面開戰的決心,在陸上進攻歐洲的意、西、土三國。

元首很驕傲,甚至堪稱狂妄,但小胡子絕缺乏戰略眼光,否則也不會在開戰之初,德軍的裝甲狂潮就席卷整個歐洲。

白宮亦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自覺抵抗無望,才委屈求全,甘願三分劃治的屈辱《協定》。在這一點上,杜魯門非但無過,反而有攻。

正如帝國元帥蔣雲志所說,「盟軍在北美達成了『侯喜』計劃的全部目標,但是在戰略上卻是一鍋夾生飯。」

美軍的實力得以大部保存,尤其是海、空軍,東海岸和五大湖那些經濟發達地區重要的造船廠、飛機制造廠以及其他方面的工業基礎,保證了美利堅合眾國在經濟軍事方面,仍然不失為世界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