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宮中的第二道旨意:一定要殺(1 / 2)

李敬因身體不適久未上朝,朝中事宜一律由崔令和方儒人兩位宰相裁決。

宮中傳出流言,說聖人­精­氣虧損,年事已高,命不久矣,此事是真?是假?除了與李敬最親近的內侍之外,誰也說不清楚。

旁的事兩個宰相商量著就能解決,獨昭陽公主「謀逆」一事須得聖人親裁。

李敬剛從煙霧繚繞的行宮中緩過神來,一聽李琮偷偷上戰場的消息,氣得滿臉通紅,一口氣喘不過來,差一點就魂歸西天。

等他緩過神來,第一道旨意已八百里加急送至北境。

然而,令李敬意外的是,他都大發慈悲饒李琮一命了,怎么還有這么多人反對?

首先是內廷中的議論。

那些宮人以為他老眼昏花了,以為他不中用了,竟敢說他是個是非不分的糊塗皇帝,佞臣小人不敢去殺,只敢揮刀向自己的親生骨­肉­。

李敬心中郁郁,尋思服散服得多了,手腳愈發綿軟,不如去民間走走,看看風土人情,沒想到剛出宮門就遇見一隊金吾衛急匆匆騎馬經過。

他攔住為首的王娘子問這是去做什么,王娘子恭敬答道:「聖人,長安城各個城門堵滿了百姓,為意外,臣須帶著金吾衛前去安撫。」

「百姓堵城門做什么?莫非是京外流民?」

「不,不,百姓是為了給昭陽公主請命……」

公主不是造反!公主不是謀逆!公主才是挽大廈於將傾的功臣!

李敬一梗,這民情是也不聽了,這風土是也不看了,一轉身就氣沖沖地跑回太極宮了。

哪想他剛一回宮,案頭就堆滿了折子,隨手翻開一看,有寒門出身的士子勸他不要鳥盡弓藏,有琅琊王氏之類的大族勸他不要寒了武將的心,還有那被譽為清流之首的歸太傅,也在字字懇切地為昭陽求情。

李敬想,難道他做錯了么?

作為一個皇帝,有誰冒犯到他的威嚴,他不擇手段地消滅對皇權的威脅,難道是錯的么?

想想叢叢兒那孩子,小時候路都走不穩,那時候的她是多么可愛呵。

怎么如今變成這樣?

李敬的心稍稍松動,在想他是不是對昭陽太嚴苛了。可是,河西軍將領聯名上書的一封陳情表,又叫他狠下心腸。

同袍之情,不可小覷。

按次給昭陽公主虎符,不停征調她到各地戍邊。

皇帝已經夠防備了,可還是有那么多死心眼兒的將領,願意冒著被皇帝記恨的風險,為一個失勢的公主求情。

反倒叫李敬更加忌憚。

他這般嚴防死守,尚且有如此多的百姓與官員為李琮說話,倘若……

很少有人明白,身為皇帝和阿耶,李敬是很喜歡有李珏那樣一個不成器的太子的。

日漸衰老的父親,年富力強的孩子。

即便是皇位的繼承人又怎樣,二人之間是注定的競爭對手。

認為李珏不配當太子的人不在少數,可李敬不在乎。如果真有一個文治武功樣樣出的太子,他反而會更痛苦。

因此,昭陽公主的存在叫李敬如鯁在喉,愈發難受。

當然,李敬還有一絲猶豫。

小時候的李琮和長大了的昭陽,兩張面孔在他腦海中不停變換,叫他的頭越發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