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八百零八章 運營和聯合(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風騷重生傳最新章節!

不過,具體買不買工廠,還要開實際情況。因為飛利浦這邊基帶芯片的生產線雖然不多,但是他們有0.25微米和0.18微米的生產能力!這0.18微米換一句話說就是180納米的生產工藝,這種工藝說白了那很可能是華夏高科能得到最先進的工藝了!要知道英特爾的奔騰三處理器的「銅礦」系列芯片那用的就是180納米生產工藝,是1999年下半年才開始投入使用,到了2000年上半年開始大量鋪貨出售。而到了2001年上半年,「圖拉丁」系列cpu呢則是采用了更先進的130納米生產工藝來制造。

外加作為電腦發燒友賈鴻漸隱約還記得英特爾這兩年就是推廣奔四的一個重點節點,而在這么一個節點上,英特爾本家的工藝精度進展是有點慢的,不跟以前一樣一年升級一次工藝,大概在02年英特爾的奔四正式使用了130納米技術之後,下一次革新到90納米要足足等到2004年!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賈鴻漸他們現在從飛利浦這邊買工廠的話,那基本上獲得的就是表面上差人家英特爾一代的這么一個技術,等到3年後也不過差兩代而已!而歷史上國內要自主的研發到180納米都要等到06年底左右了!所以這么一個工廠難道就不買?畢竟都是做芯片的,都是圓晶硅工廠,用來做cpu其實也沒差多少……而呆灣那邊的台積電什么的,到現在手里最強的代工工藝也不過就是180納米的!這還是給via威盛代工cpu的呢!

這么看來工廠還是要買的吧?不過哪怕就算是要采用美國工人可能都要把工廠給買下來留在這邊——不是賈鴻漸不想把生產線給搬回去。而是問題在於為了設計團隊不能把工廠搬回去。作為設計師、工程師,那肯定是要經常跑工廠,如果工廠在中國設計中心在美國,那隔三差五就要跨越太平洋出差,這是要鬧那樣?本來按照分析,這美國設計中心的運營成本已經過高了,如果把工廠搬回去那差旅費用成本不是更高了?

要知道飛利浦這么分在在美國的兩個設計團隊一邊50來人,加起來一百來號人,然後工資給的是大陸差不多職位工程師的10倍,然後各種福利好的一塌糊塗——光說差旅費用那每次都是商務艙。出去就住五星級酒店!然後醫療方面公司還要給他們購買保險公司最好的醫療保險。感情這幫工程師回頭工資里面一分錢都不用用來買保險,這成本可是全都轉嫁到了公司身上來了,這當然是原先飛利浦堅持不下去的原因之一。總不能說賈鴻漸他們這邊想著未來要砍各種運營支出,結果這邊還要安排這么拖時間這么花錢的出差航行吧?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要是把芯片工廠給搬回中國。那工人工資低多了。整體運營成本也低多了。雇佣一百個中國工人的運營成本說不定才跟一個美國工人差不多。不過問題在於哪怕是坐經濟艙讓美國一個工程師跑中國來,這光飛機票就3000美元了!3000美元的機票在現在按照8的匯率一算那也兩萬四一次一個人!人家光是一個人來一趟就抵得上中國一個工人一年的工資了,回去一趟又是一個工人一年的工資!更不用說外加生產線要搬遷的各種費用。更不用說回去調試而損失的時間。其實總體來說至少賈鴻漸判斷這兩邊的成本是差不了太多的,真要往回搬的話,等到搬回去能大量生產了,距離被別人甩開兩代工藝也不遠了!

而且相對來說,賈鴻漸更看重美國這邊的工程師。雖然在外行看起來好像美國這邊的工程師跟國內也沒啥區別,特別是08年之後好多海歸都跑回去找工作,可是問題在於現在不是08年之後啊!雖然這黃金年代里面中國發展真心快,但是在這種馬上要進入wto的黎明前的黑暗時期,中國真的很多產業跟不上高端發展,配合不起來!別的不說啥,就像是微軟的那個維納斯計劃,華夏高科出品了維納斯電腦cvd,可是因為國內根本沒有那種有一定水平的嵌入式底層軟件工程師!

想找都找不到,是中國國籍的會嵌入式底層軟件的工程師有,但是都在美國打拼呢,國內基本沒有!這就意味著拿了微軟的wince這種嵌入式系統之後,要按照人家微軟給的技術資料修改一下驅動,那都不得不找微軟派在華夏高科駐扎的老外工程師來弄!中國人根本不會!所以賈鴻漸想要留著這么倆美國的研發團隊,為的就是能跟一個教育基地似的,回頭讓華夏高科的工程師們跑過來跟著干活一點點的學!否則很多細微的層面根本就沒辦法跟上美國這邊的腳步!如果研發團隊要留在美國這邊的話,考慮著時間因素,所以賈鴻漸決定還是買了工廠,然後把這邊作為一個類似培訓基地的所在,當然也要負責研發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