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六百七一章 病毒營銷(2 / 2)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他一直覺得這《失戀33天》,應該是說女主角失戀之後,然後從失戀過程中擺脫出來找到新一段真愛的過程。結果誰知道到了最後真愛都沒出來,都沒有一段新的感情,就只是女主角走出了失戀而已!你妹的這在賈鴻漸眼里電影才剛鋪墊完好么!正戲呢?當時從電影院里面出來,賈鴻漸就說自己覺得這電影不行。結果妹子還說,這電影就是拍失戀過程的啊!當時就讓賈鴻漸愣了。這你妹的失戀都能拍成電影了?結果後來知道了這片子的票房之後,他還真是著實大吃一驚啊!這么一個片子在他看來那應該就是影院一日游的那種貨色,拍的真不怎么樣啊!怎么就一下子三天票房過億最後還三億票房呢?全國影迷眼睛都瞎了么?

後來他想想才明白,普通片子的宣傳都會把宣傳重點放在發布會、訪問、上電視欄目等傳統宣傳方式,但《失戀33天》的宣傳主陣地搬到網絡上。發行方在影片上映半年前就開始了網絡營銷,在全國多個城市都做了「失戀物語」的視頻拍攝、「失戀紀念品」的收集。在網絡上先行將片子炒得火熱。而且很多時候,影迷不是眼睛瞎了,而是沒什么好看的。在一個沒啥好電影的時候,男人和妹子一起去看電影,看來看去沒什么電影可看,最後就這么一個好像還跟愛情片搭邊,那你說不看這個看什么吧?畢竟從很大一個方面來說,電影在中國那還是充當了逛馬路和吃飯之後的一個選擇的,這是一個戀愛選項啊!很多時候是不得不看的。不可能說觀眾們跟美國觀眾一樣,發現沒有想看的電影就不看,咱中國人去電影院是去交際的好么!不是去看電影的好么!

這病毒式營銷在國外的影視劇宣傳中已經相稱普遍。而且,「病毒式營銷」的本錢比片子發布會、硬廣告投放等傳統形式更低廉,再加上有成功案例,業內人士表示網絡營銷將更多地操縱影視劇作品以及網民,我們時刻處於被「網絡營銷」的狀態。不過,網絡營銷的成功並不代表作品的全部成功。《步步驚心》的現實著名度與網絡火爆程度相差很遠。以單純的收視率考量,它甚至不如《傾世皇妃》和《新還珠格格》。而《失戀33天》的票房和營銷的成功被業內人士以為是無意偶然的現象。很多人,尤其是影評人以為不是一部好影片,只是一個好項目。

後來像是《甄嬛傳》起初並未主動開展過多營銷,而是經衛視播出之後,掀起了全國收視熱,上佳的口碑如波似潮。借此,不斷驅動後續營銷跟進。並且憑借其長劇優勢,營銷效果發酵得力。東方衛視在《新聞聯播》後無縫接入《甄嬛傳》,成為全天最早開播該劇的衛視。同時,借廣電總局限廣令之「東風」。劇集中基本不插入廣告的「零干擾」,也在最大程度拉攏了觀眾的心。「超長預告片」的形式也不像過去那樣對明日劇情進行蜻蜓點水式的提醒,而是讓觀眾即使看預告也過足戲癮。《甄嬛傳》宣傳片多達20多版,大大超過普通電視劇平均2-3個的水平,更接近電影宣傳片。相對來說這甄嬛倒是更加靠著傳統的營銷來制勝。

任何營銷,包括病毒式營銷,執行力的關鍵還是在於人才和投資,國內影視的病毒營銷還是初級階段,片方看中的病毒式營銷比傳統廣告省錢,並非要做大這塊陣地,任國源給記者講了電影《女巫布萊爾》的例子後,感嘆國內片方絕對不會如此大手筆。再者病毒營銷並未宣傳主體,片方對於傳統的硬廣告的投入還是不可或缺的,再者國內現在也缺乏更多專業人才,尤其像國外可以有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大導演親自負責營銷團隊,國內則是第三方公司單兵作戰,所以只有更多投入才能吸引到人才,最終讓病毒式營銷成為一種常態。

到了後來,國內那些高票房影片大多是通過話題性的營銷取勝,比如,影片《首都遇上西雅圖》中涉及了第三者、婚外情、「男煮夫」、海外產子等社會熱點;《小時代》中大量涉及了物欲與金錢主題,首度將富-二代作為正面形象大肆宣揚……這些影片的故事與題材充滿話題與爭議,與中國當下的新聞事件和熱點息息相關。很多影片利用這些熱點大肆宣傳,並與新媒體互動進行整合式的病毒傳播,讓人們在不堪其擾的情況下不得不從眾關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電影《小時代》掀起的媒體罵戰,其影片粉絲與主流影評人雙方的對峙反而起到了推動票房的作用。

雖然中國電影需要此類黑馬救市,但是,現象級電影過度消費人們眼球的結果,終究會使其成為電影市場典型的快消品和易耗品。報告認為,中國的現象級電影吸引觀眾的法寶不是影片質量,而是爭議話題,而且爭議越大越能造就現象級影片的高票房。這無疑會讓觀眾對於中國電影的整體產生不信任感,比如,奇葩影片《天機-富春山居圖》中雜亂的奇觀化展示、混亂的敘事和價值觀都引發爭議,但卻通過審丑式的病毒營銷贏得了高票房,這會引發電影界「重話題、輕故事」的畸形心態。(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d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dd微信公眾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