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六百九六章 彌賽亞情節(2 / 2)

而在另外一邊,在海瑟薇的眼里,賈鴻漸拍出來的這么一部片子,那真是太有西方血統了!那真是從西方最盛行的宗教里面找的題材啊,這真是拍的太西方太西方了,簡直就不像是中國人能夠拍出來的,簡直就像是一個在西方呆了很多很多年,甚至從小在西方長大的西方大師拍出來的東西啊!可以說海瑟薇眼里,現在賈鴻漸簡直就是大師中的大師了!為什么她會這么高看一眼?就因為賈鴻漸貌似弄了點宗教隱喻?非也!這也是給海瑟薇他們這些美國人的彌賽亞情節有關系的!

這美國人的彌賽亞情節,倒不是說他們如何如何崇拜英雄如何如何的個人英雄主義,而是說美國這么短短的幾百年歷史里面帶給他們的一種思想!當年美國人他們來到了這么一個新世界新大6開環境之後,那還沒怎么樣,很快這么一個國家成為了世界第一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里面,可以說都是因為有了美國才贏了!這一下子讓美國人就覺得他們是天選之民,也就是所謂的彌賽亞了!他們一下子覺得——哎呀,為什么兩次世界大戰把別的牛逼國家都弄的一塌糊塗,一蹶不振,而我們美國反而牛逼了呢?一般人都會覺得這是因為美國地理環境好,那美國人就會想為什么他們地理環境好呢?這一定是上帝選中了他們的結果!就因為他們是上帝拍下來拯救人類的彌賽亞,所以他們才有最好的環境啊!所以他們才要當第一啊,所以他們才是老大啊!

然後在冷戰結束以後,「價值推廣」一直充當美國干涉別國內政的開路先鋒。「人權關懷」與「民主追求」成為美國對別國說三道四的最常用理由。美國人常將這樣做的動力歸結為「彌賽亞情結」。所謂「彌賽亞情結」,這里的彌賽亞情節是指基督教傳教士堅信自己的信仰與價值觀具有普世意義,因而有著將其推廣開來的強烈願望。因此「彌賽亞情結」又被意譯為「傳教士情結」。應當承認,許多傳教士確實有著悲天憫人的宗教情懷。不管其「以己所欲,施之於人」的做法客觀效果如何,至少主觀上有惠我及人、「讓世界充滿愛」的理想主義色彩。

按照李敖對彌賽亞的描述來說,就是這樣的——他們有一個很長遠的,源遠流長的一個觀念,那個觀念叫做彌賽亞觀念。什么叫彌賽亞呢?就是在傳統的這個猶太人的歷史里面,他們這個民族,遭受了很多的憂患,所以他們相信,經過多少年以後,某年某月某一天,他們這個民族里面,他們的國家里面,會出現一個救世主,會出現先知者,來帶領他們脫離困境。所以彌賽亞精神,換句話說,就是幾乎宿命性的,命定型的相信,我們這個民族里面,會在多少年以後,出現一個先知者,一個先行者,來帶領我們脫離我們的困境,大體上來說是這樣解釋,就叫彌賽亞。

在我們中國里面,在中國的思想里面,也有這種類似的彌賽亞精神,可是那個期間他定的很奇怪,他定位成五百年,就是前面一個聖人,跟後面一個聖人,前面一個先知者,和後面一個先知者,他們中間的區隔大概是五百年。在中國的孟子里面,孟子這部書里面,有兩次出現了這種五百年的說法,大家看《孟子》里面的公孫丑,公孫丑這個章里面看到沒有,孟子離開齊國看到沒有,然後人家懷疑他表情不太高興,然後就問他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彼一時此一時也,這孟子講。他說我沒有不高興,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此一時彼一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看到沒有?孟子在公孫丑章里面,就談到了每過了五百年,會有這種彌賽亞式的人物出現,孟子他不只談了一次,他又談了一次,請大家看《孟子》,孟子在盡心章里面也談到,由堯至於湯,由堯舜至於商湯,五百有余歲,看到沒有?然後由商湯到文王,又是五百有余歲,看到沒有?然後由周文王至於孔子,又五百有余歲,孟子一談就是五百年。換句話說,他很明確的告訴我們,中國的彌賽亞,是經過五百年做單位,會有聖人出現,會有王者出現,會有先知者出現。

不過這種東西,賈鴻漸之前還真沒想到,誰知道在這么一個時候,還就被人這么給牽強附會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