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第一窯(2 / 2)

驅魔人 柳暗花溟 2597 字 2022-11-04

在那條干凈的大毛巾下,老人細心又溫柔地擦著的一件瓷器,身邊放著一個有蓋子的木箱,老人每擦完一件,就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放在箱子里,再拿出另一件,然後細心的蓋好蓋子。

是古董嗎?

萬里想著就蹲了下來,讓老人的目光停留在他的臉上,「風娘,我可以看看你的寶貝嗎?」他問。

老人抬頭看看萬里,沒有說話,卻露出一個默許的笑容。

萬里輕輕打開箱蓋,見箱子雖然大,但里面的瓷器卻只有四件,一對花瓶和一副碗盤。這些瓷器讓萬里有些震撼,雖然他知道洪清鎮的瓷器非常有名,極品瓷器的價錢相當之高,但這四件東西還是美麗得讓他有些意外之感。

沒有花哨的顏色和花紋,只是雪樣的白,在外觀上有些流暢的波紋的造型,摸起來很有節奏感。瓷器的質料非常薄,一朵朵淡紅色的花朵在白色中綻放著,好像是從里面浸透出來一樣自然、柔和,使整件東西看來精美之極,萬里雖然不懂瓷器,但也明白這些東西是精品。

「這些東西是風娘的寶貝,從不許人碰的,靠近一點都不行,今天竟然肯讓您拿起來看,可見先生您是好人,風娘心里也明白著哩!」中年女人在一邊驚奇地說。

「這些瓷器真漂亮,是古董嗎?」萬里眼睛看著風娘,卻是在問那中年女人。

「不是啊,就是第一窯出來的。」

「第一窯?」萬里有點疑惑。

「哦,您是外省人,不知道。」

中年女人耐心地解釋,「我們鎮以前幾乎沒人會燒制瓷器,就算會燒窯的人也都是燒磚或者燒點粗瓷爛瓦的,賣給自家鎮上的人用。可是後來袁鎮長,當年他還只是副鎮長,花重金請了一個有祖傳手藝的老人來傳授了這寶貝技術,把以前的燒磚的窯場改成了今天的瓷器廠。」

「那是多久前的事?」

「也就十年吧――不,有十一年了。」中年女人說,「以前我們鎮那個窮啊,好多人要想養家糊口只好到外縣去找差事。後來有了這個瓷器廠,招了一大批工人,然後又拿這個開廠的錢辦了好幾個其它的廠,大家這才有了活路,不用離鄉背井的了。要是這個瓷器廠早一點開,風勇子也不用離開老娘去給人家當上門女婿,也就不會――唉,人的命,天注定!」

「說了半天,這個第一窯,就是第一個開辦的窯場嗎?」

「不是啊,我們鎮公家的窯場就有一家,其余的全是鎮上那些『能人』自己的買賣。」中年女人用鼻孔哼出一口氣,顯得有點鄙視,「那些小窯場的根本產不出瓷器廠的好貨色,不過騙騙不懂行的、只看名氣的人。真正的行家,是不會買他們的東西的。我聽說鎮上前幾天來了個大城市的大報記者,這些人全跑去巴結了,就是想上報紙,免費宣傳宣傳。我家里的就老實,不肯開私窯騙人,不然也能富余點兒。可是象我這樣過日子才踏實,不賺那昧心錢,心里舒坦――」

萬里沒敢說那個所謂的『記者』就是自己,只是配合地笑笑。這女人心善、正派,可就是說起話來沒完沒了,一句話能牽出她一車話,而且能越說越遠、答非所問,他只好等她喘口氣的時候插話打斷她。

「那就是說『第一窯』的意思是唯一的窯場?」他耐心地導回話題再問。

中年女人愣了一下,顯然把最初的問題都忘了,「不是。先生你還沒明白,第一窯就是窯場開辦後,生產出來的第一批瓷器。」

「原來是這樣,真精美!」萬里贊嘆了一句,又去看那些白瓷。

「其實第一窯出來的大部分是磚。」中年女人得意地說,好像這是個秘密一樣,「袁鎮長自從知道那個燒窯的密方就一直親自帶著手下在窯場里反復實驗,兩個星期都沒有出來。為了保險,第一窯出的大部分是磚,只有很少的瓷器。不過聽說這些瓷器有一點質量問題,鎮長說為了保持好信譽就全部給砸碎了,真是可惜。可是這是咱們私下說啊――」她忽然湊近了些,壓低了聲音,「後來不知道是誰,可能覺得這樣糟蹋東西,就從里面倒出幾件來賣了。」

「賣給誰了?」萬里急忙問,覺得腦海中靈光一閃,覺得抓住了些不確定的東西。

「我哪知道那個啊,我也是聽說。」中年女人愣了一下,「我也不明白瘋娘怎么會有這寶貝,還一下就有四件。現在這個可值錢了,如果要賣,風娘都能雇個佣人來侍候了。我家里的是瓷器廠的第一批工人,他以前還正經研究過哩,他說這確實是第一窯的東西。唉,風娘這么大年紀了,要不是遇到我們這些好心人,可能被人騙走了這四件瓷器也說不一定。」

「你剛才說,你丈夫是窯場的第一批工人,那么窯場出第一批東西時,他在場嗎?」萬里繼續深入。

「我剛才不是說了嗎?出第一窯的時候,是鎮長帶人親自做的。雖然出了大部分的磚,就那么點瓷器還給砸了,但也算實驗成功吧。從那兒以後才招收的工人,我家里的才去做的工。聽說,那樣也是為了保密。雖然只有我們這兒才出那種粘土,但手藝要是外泄的話,也是保不住這門子生意。工廠的工人也是各做各的,密方沒有人能完全知道呢!」

萬里沒心思聽她說起工廠里的事,他只關心第一窯的情況,於是接著問,「當時和鎮長一起關在窯場里做實驗的都有誰?」

「都有誰?」中年女人看了萬里一眼,覺得他外表長得一副聰明相,但腦筋確實有點不靈光,「當然都是頭頭吶,難道會讓我們平頭老百姓知道那個密方?是鎮長帶著他手下的人實驗的,足足兩周沒出來喲!」

「真負責。」萬里轉著腦筋,「具體都有誰,大嫂子不知道了吧?」

「這事全鎮人都知道,他們可是給大家帶來好處的財神呀!」中年女人嚷了一聲,也不知道是稱贊還是咒罵,接著把那幾個人的名子歷數了一遍。

她說一個人的名子,萬里的心就仿佛被什么抓一下,因為那些人正是被關到新鎮里的幾位,或者是他們的父一輩。還有一位從窯場出來沒多久就去世的姓孫的官員不在他的名單里,不過他卻想起,店老板恰恰是姓孫。

巧合?還是確有問題?

「可能是為我們鎮找來財路功勞太大了,這些人後來都升了官啦!」中年女人做了總結。

「那些磚呢?不會也砸了吧?」

「沒有,說是有紀念意義,當時就堆在窯場邊上的取土坑那兒,後來拿去建新鎮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