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洞中奇幻仙境(二)(1 / 2)

蜀山異聞錄 迷奇夢蝶 2033 字 2022-09-05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蜀山異聞錄最新章節!

隊員們小心警惕地端著槍在洞廳各處搜尋,希望能在某個神秘的角落里發現點什么,而專家們則邊走邊看邊負責給大伙兒進行科學知識普及。

陸芳洲指著一根根高大粗壯的石筍給隊員們解釋說,「自然界中要形成如此之高卻又如此纖細的石筍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石筍是洞頂滴水落在洞底後水分蒸發,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鈣沉淀,然後一點一滴慢慢積累,由下而上緩緩生長而成的,洞頂滴落的水量、速率的變化又會帶來石筍形狀上的變化。」

「大家可以仔細看一看石筍,它由兩部分組成,下半部分圓圓的還有一缺口,上半部分是一個桿狀石筍,合起來就像古代戰士戴的頭盔。這樣奇特的造型,說明在它的形成過程中,早期滴水量大,碳酸鈣含量高,水滴呈線狀下流,沉積速度快,形成了帽狀石筍,而後期滴水量少,碳酸鈣含量減少,下滴速度減慢,所以又形成了桿狀石筍。」 陳紫陌也附和著說。

「呵呵,真不簡單呵,形成過程如此的復雜!」 有個戰士感嘆道。

「可不是嘛,從石筍的不同形態中可以對洞穴的滴水量、碳酸鈣濃度、溫度等氣候因素進行解讀,從中可以了解洞穴發育的歷史和氣候變化的歷史。」 陸芳洲繼續說道:

「總的來說,石筍是一大類較為常見的洞穴沉積物,但因為造化的神奇,在一些特殊的條件下生成了形態特別罕見的石筍,這才使得它的身價倍增,格外珍稀。棒狀、桿狀是石筍中最常見的形態,此外還有火箭狀、樹樁狀、烽火台狀、煎蛋狀等種種,自然之工巧,人類實在是無法揣摩。」

「呵呵,原來如此,我們今兒算長了見識了!」 特種兵隊員又一次感嘆道。

「好大的水池呀!沒想到這洞窟中居然會有這么大一水池,簡直就像一個小型湖泊嘛!」 另一名特戰隊員驚嘆道。

「是呀、是呀,你們看,巨形水池被洞體中部林立的鵝管圍住,又和地下暗河兩頭連接相通,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個巨形水池潛水面積還不得超過十萬平方米?」 孟初寒說道。

「肯定得超過十萬平方米!光是那直徑最起碼也得五、六百米左右吧?」 陳紫陌也答話說道。

「得有五、六百米,而且只多不少!」 孟初寒肯定地說。

「也不知這池水里有多深?也不知里面有沒有魚類生長?」 特戰隊員再一次問。

「有水必然會有魚類、蝦蟹生長,這是肯定的,要不然那暗河里的雲南盤煦魚從哪兒來的呀!」 動物專家侯鏡如說道。

「對、對!我看那雲南盤煦魚應該就是從這水池里沿暗河溜出洞外的,而且上次出現的那個龍形魚也極有可能是從這池子里游出去的!」

「如此說來,這個神秘的大水池一定不簡單,里面肯定還生長著不知名的物種,會不會有傳說中的神龍?或者說巨蟒呀?」 特戰隊長劉寒光也忍不住好奇地問。

「又開始想象啦?!出現龍魚或其它水生動物是極有可能的!但要出現什么神龍、巨蟒的可能性不大,首先,傳說中的能上天入地的神龍是不存在的,但龍形魚是可能存在,因為它是億萬年前遺存下來的古老物種,其次,說水中藏巨蟒也是不可能的,巨蟒只棲息於山間、草叢等陸地上,沒有棲息於水中的!至於地鼠人為何跳入水中,或者它們是如何適應水中生存環境,那只能通過長期的、詳細周密的科學考察才能得出結論!」 侯鏡如回答道。

眾人看那水池呈圓形結構,水池周圍是一圈光滑如鏡的石乳鑲邊,剛才地鼠人就是在此地縱身躍入水池逃掉的。

在這水池的另外兩側,還自然地擺放著幾面天然石鼓,面平中空,貼地而卧,洞頂有水點滴於其上,「腔腔」作響,更為石洞平添一份幽遠神秘的色彩,上面若擺放瓜子、香果,儼然似游泳池邊小憩一般,快樂似神仙。

「鍾乳石的魅力就在於似與不似之間,遠看似鍾,近看如柚,用小石敲擊大小長短不一的鍾乳石,『咚咚…轟轟…』,如古箏、空篌之清脆,如鍾鼓之渾厚,真可謂是『聲色俱佳』呀,難怪蘇東坡的《石鍾山記》有如此記載:『甫聲函胡,北音清越,包止響騰,余韻徐歇』,在這里算是找到真正的注腳了。」專家陳紫陌感嘆道。

「鍾乳石為什么能發聲呢?」有個隊員問陸芳洲。

「這得從它的生成過程說起,石洞中一般都有地下水,水往低處流,愈低則壓力越大,水中的二氧化碳對石灰岩層的溶解力也就越強,造成地下水含有的重碳酸鈣溶液變濃。這種溶液一旦從石縫里流出,隨著壓力的下降,溶解於水中的二氧化碳便迅速減少,多余的碳酸鈣便附著於洞壁、洞頂,在水滴的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層鈣膜。

因重力之故,鈣膜內積水會破『殼』而滴,如此循環往復,碳酸鈣膜就逐漸往下延伸、加厚,直至形成微小的鈣質石管。別處都是水滴穿石,這里卻是『水滴』成『石』。

億萬年過去了,石管慢慢變長變粗,中心的空間也越來越大,最終形成了自然界的『鑼鼓』石鍾乳,當你用木棒或石塊敲擊它們時,石管內的空氣振盪,石鍾乳就會因其形發出各式各樣的聲音。」 陸芳洲一口氣講了下來。

專家考證最底下這層,發現它是地下河砂層,它記錄了該洞至少幾千萬年甚至逾幾億年來的歷史變遷和沉積規律,最底層高約20米,古河床的斷面, 殘留有河流沖積砂層,洞壁上有著大片的色如白雪、質地堅硬的「霧凇」,實際上這是一種非重力水與重力水的協同沉積。

在以上的每層洞壁牆上,生長著一簇簇珊瑚模樣的岩狀石花,專家孟初寒考證後解釋說:

「這是方解石晶花和浮筏石筍構成,顏色呈淺黃,洞壁上布滿千姿百態的沉積物,猶如雕刻精美的浮雕,尤其那簾狀折皺層疊的石幔圖案特別顯眼,在燈光的照射下,光彩奪目,瑰麗多姿,分外神奇,令人嘆為觀止。」

在那石幔旁邊褶皺的石壁之上,還長有觀賞價值和科學價值極高的寶石花,它色如珍珠,玲瓏剔透,形狀千姿百態:有的似寒江秋菊,有的似龍宮珊瑚,有的似冰山雪蓮,還有的似玉樹瓊枝…,寶石花似乎是「見光就長」,橫向斜生,甚至「與重力開戰」,向上節節生長。

專家陸芳洲說:「寶石花被毀斷後,僅半年就能在斷面的跡印中生長出幾厘米的『續肢』,而且,寶石花是自下而上生長,滴聚而成,與它青梅竹馬共同生活的鍾乳、石筍確相反,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逆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