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發現巨型天坑(2 / 2)

蜀山異聞錄 迷奇夢蝶 1995 字 2022-09-05

在大部隊未趕來之前,以我們目前的狀況,更無法與之抗衡,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我們再遣遇這樣的巨形怪物,就只有死路一條,肯定死得比荷槍實彈的隊員們還慘,死無全屍,大卸八塊,甚至會被它們蒸煮吃掉……

現在再去發信號,告訴上面的人,叫他通知科研所里准備好儀器設備!」

專家們分咐留在洞穴中的戰士,將先前犧牲戰士遺體收斂完畢,一具一具地往洞上運,而他們沒有在洞里繼續尋找下去,而是爬到洞上面考察來了。

專家們以此洞為中心點,仔細觀察了周圍環境地形,再分別向四面八個方向,各走5000米,進行了目測觀察,看有沒有別的洞穴存在,結果,發現了很多類似豎井的洞穴,而且每個洞穴之間的直線距離約1000米左右,豎井有大有小。

地質專家李昱光還不死心,繼續沿5000米左右的那個外側,再向外延伸5000米進行環形考察,他打開手提電腦,利用北斗導航衛星提供的地形實物圖仔細察看起來,發現這兒差不多是以汶川為中心的同心圓山地分布。

分別自東北方向劍閣起,沿東面的梓潼、綿陽、德陽,經南面的彭州、到西南面的都江堰、小金,西面的理縣,再到北面的黑水等一圈千把公里廣大地區,而這個同心圓儼然就像一個巨型天坑。

而且,專家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從空中發現以此巨形天坑為中心,向外四面八方分布著八條線狀走廊,每條線狀走廊上至少有10個以上的豎井串聯著,整個巨形天坑周圍豎井數量至少不低於80個,豎向洞井全部呈米字型(即放射狀)輻射分布,巨形天坑就好像是這片地域的中心。

據中國空間信息中繼傳輸技術研究中心推測,位於蜀龍山區的這個巨形天坑中心部位直徑在150公里左右,從一顆近地遙感觀測衛星在空中俯看蜀龍山區地形地貌,發現巨形天坑中心部位方圓四周山崖岩壁從上到下呈倒喇叭口型,也就是說,該巨形天坑上窄下寬,洞底直徑遠遠超過洞口直徑的150公里,那環天坑的四周還不得千二八百公里?

如果按蜀龍山海高度來對比分析,這個巨形天坑深度不亞於3000米,這天坑底部若按蜀龍山區海拔計算,此洞底應該就算海平面的海拔,這巨形天坑坑底基本上為原始密林所覆蓋,想必坑底必有暗河或泄水口之類?

否則,巨形天坑必有積水,也就不可能長出如此茂密的原始樹林,並且,前幾次人們從飛機上,隱隱約約地還發現天坑底下莽莽原始密林中,好像神秘地藏著一座古老而不為世人所知的村寨。

空間中心再一次動用技術手段與先進設備,以提高圖像的解像清晰度,初步斷定這個山寨應該是位於蜀龍山區高山峽谷盆地中間的一個3000米深的巨型天坑之下,四周茂林修竹,濃翠掩映,溝壑深切,這是一個由無數峭壁石洞組成的特別山寨,整個山寨被錯綜復雜的深溝河道所串連包圍,一排排古老的洞窟,隱沒於參天原始密林中。

從高清軍用衛星圖上看去,山寨似乎整群建築依壁臨壑,依崖傍洞,貼壁凌空、處處勾心斗角,八方錯落有致。那飛岩翹角、貼壁凌空、紅岩褐青的洞窟樓閣,與敦煌莫窟有一比拼,氣勢相當宏偉,懸崖、古木、藤蘿、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為一體,真是巧奪天工。

既有臨壑遠眺的懸崖樓洞,也有恬靜幽邃的峭壁胡同,有朗朗鳥嗚的山谷丘盆,更有動物喧嬉的密林樹蔭,簡直就是集天下山水、洞窟、動植於一體的精靈薈萃的地方。

整個建築群高低差落,重重疊疊,參差不齊,縱橫有致,山體洞穴組成庭院,深切溝壑組成漫步小徑,如遇林中嵐霧迷漫,從遠遠極目,如海市蜃樓,蓬萊仙島一般。

這個石窟山寨是干什么的?是古老原始人群遺棄的穴居?還是大自然造山運動留下的遺跡?專家們很有些好奇,特別想搞清楚怎么回事。

正在這個時候,從成都鳳凰機場空降而來的第三批新增援的三百名特種兵部隊趕來。

待部隊指揮官向基地首長沈雁楓匯報這里的情況後,專家們決定中止對蜀龍山區地面上的考察,留待將來去發現,現在當務之急是與特種兵部隊,立即返回最初的那個井洞,從那兒下手,看能不能尋找到神秘消失的野人蹤跡。

專家們和特種兵部隊一步步沿洞中通道向前探尋,這里有大小不一的橫洞四、五個,其中一個相對利於行走,順著這個橫洞,一行人深一腳淺一腳前行,不時爬地或擠石縫……

大約是每走一公里左右,都會出現一個豎井一般的洞穴,這就證明了專家們先前的考證結果,兩個多小時後,一共經過了10個這樣的井洞,眾人就漸漸感有股強大的新鮮氣流涌進洞穴,而且仿佛還聽到流水沖下山澗的聲音。

再往前走,就透出巨大的亮光進到洞里來,人們感覺到是不是找到出口,快要出洞了?

於是,便紛紛加快了腳步,快要到洞口的時候,在里面便發現對面遙遠的岩壁,難道此洞在半崖上?

大家心里不免倒吸了一口冷氣,好不容易找到個出口,還它媽是懸崖峭壁?真是天有絕人之路!

待再往前走到了洞口一看,果然是在懸崖之中,果然還是先前發現的那座大坑。這兒洞口離對面岩壁至少好幾十公里遠,離山上口約200多米,離坑底那就是3000多米!

「我草他爹,看樣子我們得坐直升飛機才能上去啦?」 地質專家李昱光垂頭喪氣地嘆道。

「別那么悲觀嘛,人到崖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喲!」 軍事專家徐光榮苦中作樂,自我解嘲地打趣道。

另幾位專家卻沒有搭腔,而是把著洞口石壁,伸出腦袋斜著身子與洞口呈30度角,抬頭往上察看整個一塊絕壁,沒有手能攀援的樹根和腳能登住的石縫,然後又仔細辨聽著嘩嘩飄落的水流聲,低下頭看洞口崖下石壁,發現這聲音是崖下20米處,一條四米寬的石壁涌出的瀑布產生的。

流水作拋物線地向大坑底部砸去,發出轟隆隆的咆哮聲,震撼山谷,可就是看不到流水的盡頭,因為最下面是黑壓壓的原始密林,密林吐出的團團白霧,象棉團、象面紗裊裊而上,停至半空中,遮天蔽日的。

看樣子真是上不沾天下不沾地,大伙兒被困在懸崖上了。專家們有些不甘心,但又無可奈何,猶像了半天,最後只得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