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詭異的傳承(2 / 2)

蜀山異聞錄 迷奇夢蝶 1614 字 2022-09-05

進入廟的里面,看到的也同樣富麗堂皇的景像:天花板是錦帛綳的,牆壁上有雲紋青銅器鑲掛裝飾件。甚至,連鵝管上面也雕刻有古代神話圖案,如女媧補天、後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獲得古蜀人一致的信奉和景仰。

廟里有一座形象誇張的連座青銅立人像,高2.62米,重180多公斤,大眼直鼻,方頤大耳,頭戴獸面形高冠,有一個圓形的代表太陽的標志,這是太陽崇拜的直接表現。

腳上還佩戴腳鐲,身著衣服三層,最外層衣服近似「燕尾服」。特別是那眼球,極度誇張,瞳孔部分呈圓柱狀向前突出,站在戰車上,手握權杖指向前方,駕馭八匹天馬似飛奔之狀,頗有馬踏飛燕之感,周圍全是縱目之武士握盾刺茅,怒目而視的景象。

在這尊蜀王左、右下側方向,還站立著兩尊青銅立人像,身高1米7左右,連座通高兩到米,重達一、二百公斤,粗大的手臂,一雙大得出奇的環握狀的手,握成兩個不是同心的圓形,似乎握著兩件或者是一件類似玉琮之類的彎曲器物,或者是類似彝族巫師的法具神筒,也或者只是代表一種手勢,可能他手里並沒有拿東西,就像巫師在做法時不停地比畫的的一種動作。

細細而頎長的身體,尖細而特長的脖子,無法和現有的正常人聯系起來對比,從人物的骨骼上來看,他的軀體不符合正常人的比例,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長有這般軀體的人,這件雕像表現的不是一般意義的人,只能是一種抽象的藝術造型神像。

在廟中那尊蜀王神像的正前方有不少青銅人頭像,甚至在他的膝下還有兩名跪坐人像,都是大眼直鼻,方頤大耳,佩腳鐲,兩臂平抬,兩手呈持物獻祭狀。

專家分析了這些銅像後,認為青銅的人頭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靈,青銅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則代表祭祀祈禱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銅獸面具和扁平的青銅獸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

以仿植物為造型特點的青銅神樹,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識,以祖先崇拜和動、植物等自然神靈崇拜為主體的宗教觀念,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歷史學家賈立波根據《華陽國志》記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根據其墓葬被稱為「縱目人冢」的規律來判定的話,這個銅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圓柱,以及突目銅面具的青銅立人像,正是古代蜀王蠶叢的神像。古蜀人為什么如此重視刻畫眼睛?銅面具眼睛瞳孔部分為什么要作圓柱狀呢?

原來,這與古蜀人崇拜祖先有關,前面提到,據史書記載,蜀王蠶叢原來居住於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現在的汶川、茂縣、北川一帶),而這一地方「有鹼石,煎之得鹽。土地剛鹵,不宜五谷。」

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嚴重缺碘,這是得甲亢病的誘因,而甲亢病患者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眼睛凸出,而說得直白一點,蜀王蠶叢就是一個嚴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而他的後人在塑造蠶叢神像時,抓住了這一特點並進一步「神化」,所以,蜀王蠶叢神像就被刻畫成恐怖怪異「縱目」的樣子。

對此,考古專家柳青蕪持不同意見,認為縱目面具代表的是人鳥合體的一種正式表現形式,面具兩個尖尖的耳朵是杜鵑鳥的兩只翅膀,它的勾啄般的鼻子則象征它是鷹隼一類的鳥。

因為古蜀國的第二代王叫魚鳧,鳧就是鳥,指的是水上的魚鷹。對魚鷹的崇拜就是對魚鳧的紀念,認為它是一種可「上天、下地、入水」的三界之神。當今現代社會依然有打魚的人在這條河上豢養魚鷹,可能跟古代崇拜信仰有關。

他們說的似乎各有道理,誰也說服不了誰,因此便一路爭執一路吵嚷著,慢慢地,大家便繞到神廟的後面,在那里發現了一條深邃的地道,大家猜測這地道有可能是通往內城王宮的暗道。

地道內洞內高約4~5米,洞壁洞頂光滑平整,如人工磨制而成,洞內到處是蛛網似的橫洞,儼然一個撲朔迷離的迷宮,在迷宮隧道中,專家們與潛水員一行人極其驚訝地見到了更加寬闊筆直的俑道和塗著釉色的牆壁,以及幾處精致的岩石門洞。

山石門洞頂部,似寫有或者說是刻有眾多奇怪文字,奇怪的文字均寫刻在洞頂的一大石板上,怪字形狀大小不一,有數百個,不成行也不成排。該奇怪文字寫刻於何年代,屬何民族,出於何人之手,沒人識得。看來,要破解這些奇字之謎,難度很大啊。

然而,讓大家更加驚詫的是,與加工得如此平整光滑的屋頂相時應的下面,就是一個面積可能突破兩萬多平方米的石花洞大廳。

本書首發於看書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