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第223章 撈人(2 / 2)

大官人 三戒大師 1558 字 2022-11-28

朱元璋到死都不明白,為什么自己越是嚴加海禁,倭患就越嚴重呢?

還是道衍和尚姚廣孝解開了這個謎團。當年朱棣在藩邸時,有一次消滅了侵犯北平的一伙倭寇,不可思議的提起這個問題,道衍告訴他,一切都是因為那道禁海令。要知道,浙江福建廣東一代,有悠久的海上貿易歷史。從唐朝開始,海商們便將國內的無數出產,遠銷到朝鮮、日本、南洋、乃至更遠的西洋等地,亦將海外的出產販運到國內,獲利巨萬,遂成巨富。

尤其到了南宋和元朝,海外貿易更是到達巔峰,乃至朝廷的半數歲入,皆來自海上。同時閩浙廣東的大海商也富可敵國,發展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比如泉州的蒲家、崇明的朱家、嘉定的張家……這些歷史悠久的大海商甚至成了豪門。而太祖皇帝一道禁海令,便禁止他們出海,就算這些海上家族,能金盆洗手,上岸老實過日子,他們麾下的巨艦、水手也能不答應!

好比一條大江,本來滔滔東流,偶爾汛期為害,也能滋潤兩岸百姓。若你非要把河道堵上,那江水凶猛,逃出河道、泛濫起來便會淹沒兩岸的田舍村鎮,為害百倍。禁海令也是這個道理。

結果不少海商就這樣被逼入大海,成了大海盜,為了不連累國內的親人,他們往往剃發易服,裝扮成倭人來掩蓋身份。有了這些對國內了若指掌、又勢大財雄、裝備精良的假倭寇加入,倭患不愈演愈烈才怪哩。

在當時姚廣孝和朱棣看來,既然找到了症結,解決的辦法也有了,只要一面嚴加清剿倭寇、一面開海禁,赦免上岸的海盜,倭患很快就會消失。但等朱棣當上皇帝,才發現這招行不通——他靖難起兵的理由,就是建文亂改祖宗成法,如今推翻建文,自己當上皇帝,自然處處都要打恢復祖制的旗號,如何能動那太祖頒布的禁海令?

何況朱棣也沒想過要開海禁,道理很簡單。海禁禁的是民船,並不禁官船,朝廷的水師仍可以航行四海!開了海禁,海商們賺了錢,大頭都是他們的,朝廷能分潤多少?干嘛不像鹽鐵一樣,壟斷起來自己干?!

尋常人念頭出來,也許想想就罷了,但一代大帝的念頭一經萌發,定然是要變為現實的,於是便有了鄭和下西洋!之所以要出動三百多艘巨艦,近三萬兵力,是因為海上可是無法之地,海盜凶猛囂張,大的倭寇團伙有上萬人,而且不止一家,如果兵力不足以確保萬無一失,萬一被海寇擊敗,讓永樂皇帝的臉往哪擱?

而且如此遮天蔽日的超級海軍,還還可以向南洋諸國炫耀武力,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使他們對朝廷恢復敬畏,更重要的是,拜服他這個皇帝,這也是永樂皇帝夢寐以求的……在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朱棣的如意算盤便是,就算這一趟做不成買賣,能讓南海諸國知道,大明的皇帝換成自己,能讓幾個藩國前來朝貢,造成個萬國來朝的景象,也是值了!

當然為了減少來自國內的反對聲,鄭和艦隊在海外頻繁的貿易被刻意掩蓋住,畢竟皇帝從事商業,那是很不光彩的事情,要被御史罵、被史官諷刺的。所以對外只說是宣揚國威,聯絡南洋各國雲雲……

其實又讓鄭和四下西洋的原因,就是皇帝缺錢了這么簡單。

朱瞻基從鄭和那里,已經了解到皇爺派人下西洋的目地,自然可以專揀朱棣愛聽的說,把個皇爺爺哄得開心極了,攏著胡須道:「還是乖孫知道皇爺的心!」說著欣慰笑道:「不錯不錯,有長進,要賞!說吧,想要皇爺賞你點什么?」

「孫兒別的都不想要,」朱瞻基笑道:「就是想問問,能不能給我的幼軍里加個人?」

「什么人?」朱棣笑問道。所謂幼軍,是他去年下令兵部,從全國各地選拔年齡在十七到二十歲左右、勇武健壯、略有才藝的民間子弟,將他們送到京師來充作皇太孫朱瞻基的隨從,並為這並為這支部隊起個名字,叫作『幼軍』。

這些人實際上是皇太孫的私人警衛部隊,朱瞻基想招個把人進來,也是合情合理的。他輕聲答道:「是孫兒在蘇州時,偶然認識的一個小吏,人很伶俐,又有本事,我想讓他來幫我管人。」

聽說是個小吏,朱棣便沒興趣問了,點點頭道:「你跟金尚書說一聲,他就幫你辦了。」

「謝謝皇爺!」朱瞻基大喜道,心說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