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第224章 早朝(2 / 2)

大官人 三戒大師 1556 字 2022-11-28

這就是所謂的御門聽政,朱棣像他的父親一樣勤政,一年到頭只要在京城,只要不是過年,便風雨無阻,升朝不輟。此時,東方剛泛魚肚白,奉天門正中已經設好了金台御幄。身著飛魚服、麒麟服的禁軍旗校,早已手執戈矛先行護道排列,兩匹披紅掛綠的朝象也被御馬監的內侍牽出午門,在門洞兩邊站好。

京師中凡四品以上官員早已經在奉天門外分文東武西列好,一個個滿臉肅穆,目不斜視,連咳嗽聲都聽不到。直到當值的鴻臚寺官員,高唱一聲升朝,便魚貫從兩頭朝象鼻子搭成的橋下列隊而過,在奉天門前列班站定。

這時候鍾聲也停了,奉天門內外一片安靜,便見兩個身穿蟒衣的宦官走到月台前,拉開架勢,將長達一丈的鞭子掄圓了,發出如爆竹般的『啪』地響鞭聲。

這叫鳴鞭,是天子御群臣的意思,三下鞭響後,中和韶樂響起,朱棣出現在金台御幄之上,俯視著他的大臣。群臣叩拜,山呼萬歲,待隨朝宦官命起身後,皇帝已經在御座前坐定了。

「有事早奏。」宦官高唱一聲,卻沒有後面一截『無事退朝』,這是因為朱棣覺著,這話透著懈怠,便給掐了。

部院大吏便分衙門陸續登東階向皇上匯報,基本上都是向皇帝獨奏,他人並不與聞。不過官員所奏的內容,會由通政司寫成邸報,分發給各衙門,四品以上官員若想發表看法,可以寫奏章給皇帝,四品以下的,需要由本部門長官代奏,朝堂上一切皆有規矩,並非像開堂會一樣集體上前、暢所欲言,那是有大事朝議才會出現的場面。

各衙門昨日送遞的奏章,也是這時取回,或者當面批復,朱棣之前已經看過一遍,此時處理起來自然又快又准,奏事的大臣魚貫而出,差不多一個時辰,早朝便結束了。

又是三聲響鞭之後,群臣山呼萬歲,韶樂再次響起,朱棣的鑾輿離開了奉天門,百官各自回衙辦公,皇帝稍事休息,又在文華殿單獨召見官員。早朝的儀式性其實超過了實用性,一人奏事,千人等待,若是事事詳究,到天黑也問不完。為了不耽誤時間,那些稍微復雜的事情,都推後到早朝後,由皇帝單獨召見官員……退朝時,內監會將皇帝召見官員的名單公布出來,這些人便跟著到文華殿聽宣。

而且文華殿奏對的內容,一般是不登邸報的,這更能讓皇帝和大臣暢所欲言,是以早朝愈發成了擺設,這才是真正決定軍國大事的地方。

朱棣吃了碗燕窩,便宣太子上殿。太子身體行動不便,但早朝依然一絲不苟,沒有絲毫特權,堅持到這會兒,已經十分疲累了。聽聞父皇召見,忙強打精神,在兩名宮人的攙扶下進去,緩緩叩首問安。

「起來吧。」每當朱棣看到這個肥豬般的兒子,心里都一陣起膩,我和皇後怎么會生出這樣兒子?且他從不掩飾這種不喜,板著臉一點感情都沒有,跟他看到朱瞻基時的滿臉笑容截然相反。

當然太子是有座位的,他是太子,而且腿腳不好,按說是順理成章的事兒,可就為了這點權利,當初大臣和朱棣拉鋸了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個言官被打了屁股,皇帝才不情願的賜他可御前就坐。

朱高熾緩緩坐在矮墩上,不敢看父皇那張威嚴冷漠的臉孔,只望著他長長的美髯等皇帝開口。

「太子,你昨天見過胡瀠了?」朱棣開口了。

「回父皇,見過。」開了口,太子反倒感到沒那么壓抑了。

「都跟你說什么了?」朱棣冷冷問道。

「兩件事,一個是那個案子的進展,」太子老老實實答道:「另一個是眼下杭州的情況。」

「案子什么進展?」皇帝不肯多用一個字,顯得咄咄逼人:「杭州什么情形?」

「據說偵查的范圍,已經縮小到幾個人身上,但這三人位高權重,而且有兩人是清白的,還要請示父皇,下一步如何查下去。」太子早打好了腹稿。

「什么清白?誰也不無辜!」朱棣冷哼一聲道:「調動全省的兵馬,把個浦江縣圍得里外三層,竟還讓那人跑了,就算沒有通敵,也是天大的失職!」

「父皇說的是。」太子輕聲道:「不過浙江境內明教鬧得很厲害,兒臣愚見,還當以穩定為要,先把邪教剿滅了再說不遲。」

「哼……」朱棣怒哼一聲道:「說得好聽,朕看他們光忙著內斗去了,哪還有功夫理會什么明教,把朕的杭州攪得稀巴爛!」

太子忙扶著杌子慢慢站起來,皇帝說得含混不清,也不知是說明教把杭州攪亂,還是說內斗,或者兼而有之,但總之朱棣不願看到杭州亂套,這是明白的了。

「你說,胡瀠上這個奏章,是受了誰的指使?」朱棣眯著眼,冷冷打量著太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