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章 他有時候太仁慈(1 / 2)

錦衣狀元 天子 1577 字 2023-05-14

紫禁城,乾清宮。

當天朱四心情不錯,從坤寧宮出來,剛過來就讓張左派人去把黃錦叫來。

「……朝中對於楊應寧回朝一事,有何看法?」

朱四現在已經學會利用廠衛去tiáo查大臣在朝中事態上的反應,而且做得很好,經過之前一段時間布局,已經成功把很多人發展成為廠衛的線人,廠衛體系更加完善。

可以說廠衛觸角的延伸以及力量的加qiáng,為朱四長期懈怠朝事做好了鋪墊。

就算人在深宮之中,也可以及時了解朝中局勢的變化,朱四早就對每天上朝下朝的流程厭煩了,只是現在他尚未從當皇帝的快樂中緩過來。

每日朝會,不是說他真的愛去,以他的懶惰,早就想把這些事交給別人,這也是他為何一直力主讓朱浩入閣的原因。

在他看來,有朱浩幫他看著朝堂,他就可以想干嘛干嘛去了。

黃錦道:「回陛下,朝中臣僚對於楊老部堂回朝之事褒貶不一,聽聞翰林院有士子談論,說是楊老部堂曾在朝中打壓異己,入朝後或許會興起一番對正德時期老臣的清算。」

「是嗎?」

朱四笑了笑,「挺好的。」

當皇帝的,所做決定能讓下面的大臣害怕,在朱四看來就算成功。他一直都想找機會教訓一下那些喜歡無事生非的翰林和言官,如果楊一清能滿足他的需要,再好不過。

黃錦又道:「不過六部中對於楊老部堂回朝之事議論就相對少一些,他們較為謹慎,很少有人會公開議論這件事。」

「嗯。」

朱四再度點頭,「這很好理解嘛,他們不像那些吃飽了沒事干的翰林和御史言官,他們更知道要完成手頭上的差事,而那些翰林和御史言官則是靠嘴皮子吃飯,一天不發表意見心里就不舒服。」

張左在旁苦笑了一下。

心里也在琢磨,這天下間還有不是靠嘴皮子吃飯的人嗎?當官的都是要靠腦子和嘴巴的配合來完成差事,跑腿的活兒哪有當官的去干的?

黃錦再道:「至於翰林張學士,他對外沒發表什么觀點,不過他曾去拜訪過禮部席尚書,二人單獨密會,是否在密謀這件事,或是談論了什么……奴婢並不知悉。」

朱四聞言有些不悅:「這個張秉用,事情還挺多的,當個翰林學士沒事就彰顯他的存在,煩不煩啊。」

言語間,朱四對張璁的態度很生氣。

張左和黃錦都知道,雖然張璁得到皇帝的欣賞,但畢竟其並不是興王府嫡系,一旦張璁在行事風格上冒進,就會被皇帝厭惡。

歷史上張璁跟朱厚熜的關系,不是一直都甜如蜜的,曾經張璁和桂萼就被朱厚熜發配到地方。

朱四望著張左道:「先前不是讓你去警告他一下,讓他收斂一點?他怎么回答的?」

張左小心翼翼道:「陛下,老奴的確提醒過他,但他……當時應該是應承過的。」

「應該應承過?」

朱四皺眉。

張左想了想,無奈道:「後來他就去了趟西山,好像跟朱先生講和了,但返回京師後,也沒見他對朱先生有多尊敬,卻是暗中聯絡朝臣,尤其是那些參與到議禮中事的大臣,經常走動頻繁。」

「看來此人心很野,不好控制啊。」朱四評價道,「不像敬道,給他個差事他也不想干,每次都是朕求著。」

張左和黃錦相視一眼,聽不出皇帝到底更喜歡張璁還是朱浩。二人對於當官的態度,一個冷一個熱,好像都不是皇帝滿意的類型,或許在皇帝看來,比張璁冷一些比朱浩熱一些,才是當他心腹大臣的合格人選。

作為皇帝身邊親近之人,兩個太監也在時刻琢磨皇帝的心態。

張左請示道:「那陛下,是否再由老奴去提醒一下……順帶敲打一番?」

現在張左也看出來,這個小皇帝很重視為君王者的手段,要以種種駕馭群臣的手腕讓自己看上去更少年老成,就像一個當了幾十年皇帝的明君聖主一樣。

但現在朱四還不具備這樣的城府和手段。

朱四道:「算了吧,由著他得瑟去,哦對了,敬道對此有什么看法?」

這會兒張左和黃錦又要琢磨。

皇帝既厭惡張璁做事的激進,也曾派人去提醒,但現在得知張璁跟朱浩關系交惡,張璁在當官之事上還很激進時,皇帝也沒有再進一步敲打的打算……這是否說明皇帝也有意在栽培一股可以跟朱浩分庭抗禮的勢力。

不能因此就說皇帝對朱浩失去信任,而是說皇帝必須要這么做,既是為君王統治四海做鋪墊,大概也是為朱浩著想。

如果朝中只有朱浩一個出頭鳥的話,那所有的火力都對著朱浩開,怕是招架不住。

不然朱浩總往外跑干嘛?

留在京城,安心當他的皇帝身邊第一幕僚,不香嗎?

黃錦回道:「目前還沒有朱先生對於此事看法的確切消息,不過陛下,楊老部堂是朱先生請回京師來的,照理說……他應該最清楚此事的利害得失。」

朱四起身道:「其實朕也不太理解,楊應寧雖然是四朝老臣,德高望重,也支持議禮,但朕現在治理天下需要這種老臣嗎?改元之後,就應該有新氣象,為何一定要用老人?這些老人一向事多,一個二個都倚老賣老,仗著曾經的功勞,對朕指手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