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留人的手段(1 / 2)

錦衣狀元 天子 1525 字 2023-05-23

朝中又一次慘烈的對抗開始。

這次的發起人是楊一清。

但作為漩渦中心人物的朱浩,卻像個沒事人一樣,只管眼前的事情。

張左特地前去找楊一清,要對其進行一番「指點」,主要是明確無誤地告訴對方,你動誰都可以,就是別跟朱浩過不去。

朱浩是當今天子最信賴的大臣,你針對他就是觸犯了皇帝的逆鱗。

楊一清對張左還算客氣。

司禮監掌印太監,堂堂內相,無論是誰都要巴結一下,而且楊一清的志向絕對不是只做個吏部尚書。

他想成為文臣領袖。

楊一清道:「張公公,敢問一句,陛下治理天下,用朱浩一人便足夠了?」

張左聽出來,楊一清這是在質問,看起來這位新任吏部尚書對皇帝用朱浩這件事意見很大。

張左搖頭:「自然不夠。」

楊一清指了指皇宮的方向:「若是要天下安定,是否要仰仗於大臣呢?一人跟這滿朝文武比起來,孰輕孰重?」

「呵呵。」

張左不知該說什么好。

其實張左也是明眼人,看得出來楊一清不是個毛頭小伙子,既然敢回朝當吏部尚書,就該想到一切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但無論如何,跟皇帝交惡對楊一清半點好處都沒有。

「楊部堂,這么說吧,朝堂中臣僚固然重要,但在陛下心目中,總還是要有偏倚之人,如果倚重的是閣老、部堂,那今日楊部堂所為之事,咱家無話可說。但陛下仰仗者明顯乃是那位朱侍郎,楊部堂難道不為將來在朝為官多加考慮?」

誰跟你講誰更重要的問題?

就算你們全加起來,在皇帝眼中也未必有朱浩重要,當然具體施政時,你們協心協力必不可少。

其實咱家不好意思說,你們治國的能力真未必比得上朱浩,不然之前的楊廷和、蔣冕他們是怎么退下去的?

楊一清點頭:「看來老朽不該回朝啊。」

張左心里開始犯迷湖。

楊一清頭這么鐵的嗎?

連最基本的審時度勢都不懂?

你看不明白就算了,現在皇帝派人來跟你講,你還這么執迷不悟,看來你對皇帝和朱浩意見很大。

既然如此,那你還回來干嘛?

只是為了彰顯你四朝老臣的忠直?

張左道:「那……楊部堂您明白陛下的意思了嗎?」

「明白。」

楊一清道,「但讓老朽收回之前所做決定,萬萬不可能。請回稟陛下,老臣一心為了朝廷,絕無私心。」

……

……

「他……是在跟朕叫板嗎?」

朱四聽了張左的回稟後,差點把面前所有東西都給砸光。

見過不識相的,沒見過這么不識相的,好心好意派人去跟你說,你居然敢跟皇帝派去的特使叫板?

朱四仍舊抱怨個不停:「……他是不是把自己當成楊介夫了?都是姓楊的,他覺得應該繼承楊介夫的遺志,跟朕對抗到底是嗎?他不知道這次朕為何叫他回來?難道他自己為官的名聲,比執行朕的命令都重要?」

好一通抱怨。

張左聽出來了,這位新任吏部尚書很不討皇帝喜歡。

張左道:「其實奴婢也沒想明白,他為何會如此堅持,照理說……朱先生沒得罪過他啊。」

朱四聞言不由皺眉:「敬道那邊就一點反應都沒有?」

「是……沒有任何反應。」

張左也納悶起來。

楊一清對朱浩可說是一頓狂轟濫炸,但朱浩卻絲毫沒當回事,朝堂也沒去,禮部、工部兩部的侍郎,竟然每次都輟朝不去,還不是因為年老體邁或是生病,就純粹是因為……不想去。

好像故意要落人口實一樣。

朱四道:「讓朕想想,他們不會是串通好的吧?」

張左聞言嚇了一大跳,連忙道:「陛下,應該不至於如此。」

「不然如何解釋敬道的反應?」

朱四繼續琢磨,口中呢喃,「或者敬道讓楊應寧回朝的條件,就是允許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敬道行事最講究對等,意思就是說,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如果你敢得罪我那我絕對不會放過你……而這次敬道的反應太澹定了。」

張左試探地問道:「那就是說,其實是朱先生自己想退下去?」

朱四瞪了他一眼,道:「誰說敬道想退了?連姓楊的不只是讓敬道卸任一部侍郎?其實朕想想,好像也沒什么。」

「啊?」

張左嚇了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