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沒他不行(1 / 2)

錦衣狀元 天子 1726 字 11个月前

順豐城的建設如火如荼進行。

朱浩也在城中的武器工坊,用機床制造出第一批制式武器,不再是以往的火銃,也不是什么火繩槍,甚至比起原始版本的燧發槍更加先進一些,使用的擊發葯安全性能已非常高。

第一批槍共生產了四千支,朱浩准備回一趟新城,把這批火器帶過去,同時他准備去中美洲的長安城附近掃盪一圈。

這次他不准備坐船,而是打算走陸路,從順豐城一路往北,穿過南美洲北部山區,抵達後世的巴拿馬城,然後再繼續北上。

他准備留下五百官兵,一千民兵以及兩千阿茲特克土著軍鎮守,其他的部隊統統帶走,全軍配備新式火器,並且攜帶六十門便攜式火炮,同時帶上兩萬印加帝國和阿茲特克聯軍,這次主要任務是以戰代練,檢驗他親手培養的土著兵馬。

朱浩北上還有個目的,要從歐洲殖民者那兒搶奪一批馬回來,以目前得到的情況,中美洲靠近巴拿馬城,偏向大西洋的一方,歐洲殖民者建有一些城市,那是其在中美洲的貿易中轉站,據說那邊有著騎兵的存在。

朱浩正好打算會會他們。

朱浩留下關德召作為新城的軍事統帥,婁素珍為最高行政長官,若遇到大事,關德召會聽從婁素珍tiáo遣。

隨後朱浩便帶兵踏上北去的路。

從順豐城往北,要穿越多個原始叢林,畢竟這年頭不是所有地區都有道路,朱浩帶領兩萬多人出征的目的,就是要從無到有趟出一條路來,為以後美洲修造貫通南北的鐵路做好准備。

當然朱浩也知道往北會翻越崇山峻嶺,這些地方想把鐵路修起來可不容易,朱浩這一趟還有勘探沿途礦藏的意圖。

有很多礦產需要實地考察,朱浩知道除了他自己外,旁人沒有這種能力。

……

……

朱浩准備在陸地上跟歐洲殖民者硬碰硬地展開較量。

與此同時,大明境內一切風平浪靜,朝廷上下關注的重點,早就不再是出海經年的朱浩,甚至現在都沒人願意談論朱浩。

就好像這個人是曇花一現,盛開得快,凋零得更快,最近他們已見不到皇帝了,朝中有什么事,基本上各衙門自己便能處置,不過皇帝對於票擬和朱批的權力把控得死死的,雖然皇帝長期不臨朝,卻又好像無處不在。

這天朱四乘坐火車去西山散心。

等他到地方後,本以為會跟上次來的時候一樣,見到如火如荼的大生產場面,可出了車站,入目所及卻百業凋零,一片凄涼的景象。

「怎么回事?以前這里挺多人的,煤炭堆滿了貨站,怎么現在街上連個人影都看不到?」

朱四感覺很好奇。

旁邊的錦衣衛指揮使王左出列回稟:「回陛下,今日聖駕到來,為確保安全,提前做了清場。」

「哦。」

朱四將信將疑,目光望向前方,那里矗立的十多根大煙囪都沒有冒煙,而遠處的工坊中也沒有「叮叮當當」的機器敲擊聲傳來,頓時臉一沉……他的感覺向來敏銳,眼前的衰敗景象,不是隨便用清場作理由就能解釋清楚其中變化的。

等他住進朱浩為他准備的行宮後,這種感覺更加qiáng烈了,原本十二個時辰供應的熱水沒有了,連抽水馬桶都需要有專人負責把水背到樓頂的水箱,下邊才能使用,當下立即把黃錦等人叫了過來。

「朕覺得不對勁,難道說敬道走了後,西山發展已大不如前了嗎?」

朱四臉上滿是慍怒之sè。

黃錦等人不知該怎么回答,他們發現皇帝這回真的生氣了。

張左道:「陛下,西山本就是朱先生一手建造起來的,沒有朱先生打理,自然跟以往大不相同。最近半年時間,勛貴已把手伸向了這邊,城里課稅比以往重了很多,這里的居民數量……直線下降。」

朱浩在西山的時候,制定了完善的政策,保證這座新興的城市能完成工業化的基本積累。

可當朱浩走後,這種保障瞬間沒了,當別人看到這里有大把油水可撈,還沒人願意提供庇護,誰不想從中分一杯羹?

何況連皇帝自己都把手伸過來了!

百姓可不是傻子,本來遷居西山,就是看重這里尊重每個人的生存權,可隨之而來是朝廷和勛貴不把他們當人看,總想從他們身上獲取,感覺到沉重的壓力後,自然就選擇離開此地,去其他地方發展。

這也跟朱浩走的時候,帶走一大批手藝jīng湛的工匠有關,這些人本來就是推進西山工業化進程的大功臣,沒有他們主導,光靠現有人手,技術停滯不前,市場總有一天會飽和,而生產出的煤炭在缺乏大工業支持的情況下,畢竟需求有限。

很多達官顯貴家中可是燒木炭的,只有平民百姓才使用煤炭,而之前西山煤炭產出,更多被朱浩用在鋼鐵冶煉上。

現在朝廷都把朱浩修築鐵路的事情給叫停了,從西山到宣府的鐵路已夭折,怎么可能還有人購買堆積如山的煤炭?

不但西山,連永平府的鐵礦和煤礦也沒以前那么興盛了。

「民生凋敝至此,朕以後還怎么賺錢?本來想靠這座城,養活西北三軍將士,結果敬道一走,連最基本的運作都不能維持?」

朱四大發雷霆。

在場一干人,重新感覺到了朱浩帶給他們的巨大壓力,那是一種無形無狀,卻又實實在在的感受。

除非把朱浩找回來,才能解決麻煩,但問題是朱浩在哪兒?

朱四道:「先前可有派人出海?不是已有人去過蓬來之地?現在立即派出船只,去把朱浩給朕找回來!」

朱四急了,之前還覺得朱浩可有可無,朱浩出海前留下的遺產已足以讓大明享受到種種便利,現在朱四卻清楚地知道了一件事,有朱浩和沒朱浩,效果大相徑庭,他必須要把朱浩給「逮」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