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最後的死戰(1 / 2)

錦衣狀元 天子 1682 字 10个月前

張璁沒有見到朱浩,朱浩也不會見他。

關敬並不是那種善於言辭之人,他只負責帶兵,至於跟張璁會面,朱浩讓怎么說他就怎么說,不過是照本宣科罷了,更像是戰前的最後通牒……不管你張璁怎么想,反正我們下次發起進攻就會把京城給打下來。

「你們出海後怎么樣了?眼下圍攻京城的是誰的軍隊?到底是誰在跟大明為敵?」

張璁作為使節,知道回去後要找皇帝交差,需要詳實的內容,不會輕易被關敬幾句話就給打發了。

關敬道:「我現在代表的是華夏帝國,跟你們作戰的自然也是華夏帝國的軍隊。根據華夏帝國皇帝諭令,大明皇帝可以保留皇位,但今後只能作為華夏帝國附庸存在,至於華夏帝國皇帝,會留下他的性命,甚至可以永享富貴,只是從此之後大明子民就是華夏帝國的子民。」

「瘋了!瘋了!」

張璁怒氣沖沖。

聽對方這說話的風格很像朱浩,關敬畢竟是朱浩帶出來的,張璁自然覺得這些話都是朱浩教的。

只是朱浩自己沒有出來見他罷了。

關敬讓人拿過來一份好似國書一樣的東西,qiáng硬地塞到張璁手里,冷冷道:「這是帶給你們皇帝的東西,距離天亮還有三個時辰。三個時辰後,華夏帝國的軍隊會毫不留情打進城內,希望他好自為之!」

……

……

張璁帶著國書離開營地。

營地里的情況讓他很是驚奇,那些守夜的爪哇兵,一個二個穿戴整齊,頭上統一戴著頂鋼盔,身上穿著黑sè的軍裝,站崗者昂首挺xiōng,手持鋼槍,若一棵松樹般筆直,走路者兩人成列,三人成行,全都是自然而然的動作,一看就是jīng銳之師。

張璁非常納悶,這支軍隊到底是怎么來的?

朱浩出海短短幾年,就組建起一支以土著為主的軍隊,還如此軍紀嚴明……這群連語言都不通的野蠻人,如何能聽從朱浩的號令?

難道朱浩就不怕他們造反?

不管怎么說。

張璁覺得自己出使的任務已達成,不但帶回去對方開出的談判條件,給了皇帝選擇余地,同時也帶給城中軍民希望。

只要皇帝投降就行。

什么華夏帝國,他聽不明白,但他隱約覺得,只要皇帝遜位,以後可以安心當個公侯,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以後大明就歸這個什么華夏帝國控制了,但華夏帝國皇帝是誰,他一時拿不准。

當他出現在城頭下時,楊一清驚訝於張璁居然能活著回來。

「秉用,怎么樣了?」

楊一清讓人打開城門,迎張璁入城。

張璁正為之前被楊一清勒令出使之事惱火,見面後冷冷道:「賊寇已決定天明前攻城,而且揚言要把京師夷為平地!你自己看著辦吧!」

楊一清道:「那就只能主動出擊了!目前看來,賊寇於城北所列兵馬最少,以兩萬騎兵集中突擊,或可一戰!」

「呵呵。」

張璁現在雖為兵部尚書,但已無任何決策權。

大明軍權幾乎都落到楊一清手里。

張璁也在琢磨,看來你不吃虧不知道對方的厲害……問題是之前幾萬騎兵沖殺,結果大家伙都看到了,你憑什么覺得今晚有希望?

楊一清又道:「除此之外,還有什么?」

張璁道:「剩下的我只跟陛下呈奏。」

「你不必去了!」

楊一清一擺手,馬上有人將張璁拿下。

張璁厲聲喝問:「姓楊的,你要造反嗎?」

這次他已經豁出去了,之前楊一清勒令他出使,現在出使回來又不讓他去見皇帝,分明是楊一清已准備牢牢地軍權掌握在手中,或者說楊一清已准備用儒臣的方式「殉國」。

從楊一清的角度而言,如果軍權掌握在皇帝或者張璁這種人手里,家國大事很可能會走向不可控的方向,他一定要為大明保留最後的顏面。

楊一清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有關入宮參奏之事,我會找人去做。你只管將出使內情詳細說出來,否則你立即就會被殺了祭旗。」

張璁心中哀嘆不已。

果然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前左順門事件結束後,皇帝掌控一切的時代在這一刻宣告終結,正所謂「天道有lún回,蒼天饒過誰」,正是當前真實的寫照。

皇帝用一種不冷靜的消極避戰方式,讓熱血臣子心寒不已,以楊一清為首的文臣現在要行「政變」之舉,或者不能叫「政變」,而是楊一清等人,想以他們的方式決定這場戰事的走向。

張璁本來想去勸說朱四,要不咱審時度勢,投降也可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現在他知道,他已經沒有辦法跟皇帝講任何事情,甚至連城外敵人的需求,大概率也不會傳到皇帝耳中。

……

……

朱四躲在乾清宮,穿戴整齊,隨時准備跑路,卻一直沒有消息傳來。

他的妃嬪都在這邊合衣打地鋪睡覺。

朱四等得心焦,信步走出宮門,到外面透氣,卻見周圍護衛已更換一批。

「陛下,楊閣老派人來,說要更換皇宮戍衛。」

張左一臉為難地出現在朱四面前。

朱四怒道:「朕早就看出來了,姓楊的有不臣之心!命令錦衣衛和金吾衛,牢牢把守好皇門!另外,派人去將姓楊的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