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禪宗解語(2 / 2)

懷袖笑道:「所以古人詩詞中,多受禪宗影響,月之地位便顯而可見了,你剛才吟的是一首,我記得王陽明還有一首《蔽月山房》雲: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康熙聽得興致高亢,連連點頭道:「朕曾看過寒山子的一首境界極高的詩詞雲: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懷袖點頭道:「確實境界高遠,禪師的詩詞通常直截了當,出語天然,自然不可與一般的詩人同觀,先前提及的指月錄中也有一首雪竇禪師的詩雲:聞見覺知非一一,山河不在鏡中觀;霜天月落夜將半,誰共澄潭照影寒?」

康熙聽見此一句,不覺心思又被鎖回現身之中,低頭,水中燭影搖曳,再向下望去,卻只望見自己一人的清孤身形,不自覺口中輕聲誦道:「山河不在鏡中觀,霜天月落夜將半,誰共澄潭照影寒……誰共……照影寒……」詩文最後幾句竟成了嘆息的語音。

這一次,康熙語境中的孤單意味已十分濃重,懷袖再無法忽略而過,高處凌寒的味道,恐怕當是他如此境遇了吧。

高貴在萬萬人之上,寂寥同樣也在萬萬人之上,享幾分尊榮,便添幾許寂寞。

「月之華有光明,清凈,溫柔,平等,廣大,遍照,無私,永恆,空遠之質,正如皇上,其心豁然,得大無礙。」懷袖溫聲說道。

康熙回轉目光,凝注於懷袖的面頰之上,見她平靜溫和的神情正恰似月光,無限地溫柔卻又仿似隔著無法觸及的距離,忍不住輕嘆:「朕其實也常關照自性,只覺得山河之大,卻也可影現其中,然而,人心之深,有時候,即便是虛空粉碎,也不可朗然照見。真可謂:山河易管,人心難收!」

懷袖細想了一時,淺笑道:「其實,未必要去『管』,要去『收』。禪偈中講過: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萬歲爺便是那輪當空皓月,那片朗朗晴天,下臣付昂之間,即可照見自身,也可照見自性,心中晦暗者必無處可藏,自現其形,或惶惶中自會收心斂性,不過是時間而已,我們等待一朵花開尚需一年的光景,何況人心。」

康熙聽進這番話,心中豁然澄凈寧和,其實這些理論他並非不懂,只是在心情郁郁時無人如此暢聊以疏解,此夜經與懷袖暢聊過後,猶如痛飲醇釀般的清烈暢快胸中悶氣一掃而空。

康熙再回眸望向懷袖,只見欄桿處,雲如影,花如面,香霧般的雲鬢,清逸如玉的身姿,心中悵然暗慨:「這樣一朵空谷幽蘭,難道不服於帝王家的水土么?」口中不自覺地漫聲吟誦出:「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懷袖乍聞此句,心中莫名,轉目回顧時卻見康熙目光熾熾注視著自己,心中那份局促不安又忽地竄上來,她心中害怕康熙如此明了的眸光,卻回避躲閃皆不是。

康熙見懷袖又垂了臉,心知自己剛才又有幾分失態,收斂回目光,心中暗自起誓:如此美好的人兒,即便要用去許多的光陰,朕也願意等,絕不以帝王身份強加於她,朕定要等得她的真心!

正想著,耳畔傳來遠遠的更聲,康熙起身道:「時候不早了,朕有些乏了,你也早些回去歇著吧。」

懷袖點頭,將琴收入琴匣內,躬身施禮,目光著康熙緩步走回清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