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京城風波惡 第七十六章 滿江紅(1 / 2)

奪明 梧桐疏影 2603 字 2022-09-13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奪明最新章節!

進入內城,雨停了下來。\\\\

大街上仍然濕漉漉的,因為地面不平的原因,水窪一團一團的到處都是,偶爾有馬車經過,便濺起了一片水花,一旁的行人爭相避讓,隨即口出污言穢語,將那趕車人的十八代祖宗都罵遍了。

已經請了半天假,也就無須急急趕往翰林院,楊瀾准備回府與眾人相聚,大家在一起吃一頓熱乎乎的家常飯。重活以後,好不容易有了個家,楊瀾喜歡這種家的感覺,和舒小婉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他腦海中少了些許和利益有關的計較,多了幾分安寧。

不過,楊瀾的這個打算最終還是落空了。

在途中,他遇見了馮銓,馮銓一人正在一間酒樓的二樓用膳,他眼尖,瞧見了從樓下走過的楊瀾,忙叫住了楊瀾,邀其共飲。

楊瀾欣然應許,並未將心中的不情願表露在臉上。

上了二樓之後,兩人便以菜佐酒,暢談了起來。

如今的馮銓,一旦空閑下來便跑到翰林院後面的藏來拜訪楊瀾,時日一久,院中的某些嘴臭的家伙竟然暗中散發謠言,說兩人有斷袖分桃之舉,謠言傳到了馮銓耳中,他毫不在意,仍然我行我素。

馮銓的父輩皆是武將,在文官系統中,他毫無根基可言,既然楊瀾和皇太孫交好,他自然要抱著楊瀾地大腿。借力上位啊!

那些蠢蛋只曉得胡說八道,碌碌無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酒到三巡,兩人相談甚歡,突然,樓下傳來一陣喧嘩聲。兩人忙行到樓梯處,往下一瞧。只見一書生正披頭散發,盤腿坐在一張拜訪著碗碟的桌子上。一邊用筷子有節奏地敲打著那些碗碟,一邊搖頭晃腦地吟誦。

「上策伐謀,中設險,垂關百二。憑高望,烽連堠接。豈雲難恃?怪在帷中疏遠略,軍囂帥債先披靡。等閑間。送卻舊江山,無堅壘。嗟紅粉,隨胡騎,金繒,歸胡地。****剩征夫殘血,沙場猶漬。淚落源閨飛怨雨,魂迷遠道空成祟。想當年方召亦何如,無人似。」

那書生旁若無人,高聲吟誦,神情悲憤。狀似癲狂。一干閑人圍觀,連聲叫好。雖然,在他們這些人中間,大部分都聽不懂書生這首滿江紅的含義。

「陸相公,您且下來說話,可否?」

店小二急了,圍著那書生,不停地拱手作揖。

將那首詞唱罷,書生仰天長笑,與其說是笑,倒不如說是哭,聲音悲絕異常,猶如三峽猿啼,笑罷,或是哭罷,書生將筷子順手一拋,從桌上翻身而下,揚長而去。

楊瀾與馮銓對望了一眼,馮銓冷哼了一聲。

「狂生!」

兩人重新落座,楊瀾對那書生頗感興趣,他和馮銓自然明白那書生吟誦的那首滿江紅所言的意思,無非是對薩爾滸大敗悲憤莫名,故而憤慨狂歌罷了!

「此人,馮兄認識?」

「一個姓陸的狂生罷了,今科落第舉子,常做怪言,大言,素未大人們不喜,此等落魄之人,不提也罷!」

雖然,話題沒有圍著那姓陸地狂生和那首詞來打轉,他們的交談卻很自然地轉到了如今官場上地熱門話題,大明薩爾滸之敗。

馮銓雖然是文人,卻也研究過幾本兵書戰策,他父輩皆是武將,對於武事,他不說了如指掌,卻也算是通曉了,關於大明的兵制等等具體地事宜,楊瀾還不如馮銓了解。

「楊領兵,若能取勝,那是老天爺在眷顧大明朝,像今日這般大敗而歸,方才是正理!」

馮銓面帶冷笑地說道。

接下來,馮銓便乘著酒興,歷數了楊領兵以來的幾個大錯。

一是不該將大軍分為四路,給了建奴各個擊破之機,另外不該將行軍布陣圖通過驛站傳回京師,就連六部的一個小吏都能瞧見,建奴在京師不可能沒有細作,因此,楊大帥此舉和通敵無異,另外,楊的軍事才能實屬一般,當初在朝鮮戰役中,便因為指揮部隊撤退失當,造成了蔚山大敗,此次作為經略指揮遼東戰事,因為與手下眾將有著親近和疏遠之分,分派任務明顯不公,部隊的士氣低落。\\\\^^^^

楊瀾默默地聽著馮銓地講解,對於薩爾滸戰事的具體進程,雖然有兵部地邸報,不過,馮銓了解得其實並不多,他只是將所有的過錯都推在了楊身上,認為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若是換了一個統帥,以我天朝大軍的威勢,當可以輕易將奴酋擒獲。

然而,馮銓的想法未免有些想當然了。

楊瀾在後世查看過幾篇有關薩爾滸戰役的帖子,雖然,戰事的具體情況他記得不清楚,但是,關於雙方的兵力對比,以及大勢走向,他還是有一定的了解。

當時,明軍雖然號稱四十萬大軍,其實只有八萬多人,其中,宣府、大同、山西三鎮,各發精騎一萬,共約三萬人;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四處,各發兵精騎六千,共約兩萬五千人;川廣、山陝、兩直,各發步騎兵五七千不等,共約兩萬人;浙江發善戰步兵四千;永順、保靖、石州各處土司兵,河東西土兵,數量二三千不等,共約七千人;然後,再加上兩萬朝鮮兵,海西女真葉赫部一萬人,一共十一萬。

然而,其中的精銳,也就是真正善戰的士卒卻只有兩萬多人。

與之相比,建奴可算是全族出動。八旗皆兵,奴酋努爾哈赤以自家地子侄領兵,戰後方知,其兵力共有六萬人,武器甲胄雖然簡陋,然而。因其常年征戰,這六萬人皆是虎狼之師。又占據天時,地利。因此,與建奴相比,明軍地實力其實不占上風。

各地的軍隊會師遼陽後,明軍很快搭起了帥帳,由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等四人組成。^^^^總兵杜松、劉、馬林、李如柏等人有列席議事資格。但是,他們對軍事方略無決策權。只有執行權。

經過商議,明軍決定四路進兵,最後圍攻努爾哈赤盤踞地老巢--赫圖阿拉城。

這四路分別如下:

西路軍,即撫順一路,以山海關總兵官杜松為主將,率保定總兵王宣。原任總兵趙夢鱗、都司劉遇節、參將龔念遂等以下宣、大、山、陝官兵三萬余人,以分巡兵備副使張銓為監軍,由沈陽出撫順關,沿渾河右岸(北岸),入蘇克素滸河谷。從西面進攻赫圖阿拉城。

南路軍。既清河一路,以遼東總兵官李如柏為主將。率遼陽副參將賀世賢,都司張應昌,義州副總兵李懷忠,游擊尤世功等以下遼東和京營官兵二萬余人,以分守兵備參議閻明泰為監軍,推官鄭之范為贊理,由靖河出鴉鵑關,從南面進攻赫圖阿拉城。

北路軍,即開原一路,以原任總兵官馬林為主將,率開原游擊麻岩、都司鄭國良、游擊丁碧、游擊葛世鳳等以下真定、保定、河北、山東等官兵二萬余人,暨葉赫部盟軍一萬余人,以開原兵備道金事潘宗顏為監軍,岫岩通判董爾利為贊理。開原一路由清安堡出,趨開原、鐵嶺,從北面進攻赫圖阿拉城。

東路軍,即寬甸一路,以總兵官劉為主將,率寬甸游擊祖天定、南京六營都司姚國輔、山東管都司事周文、浙兵勞備御周翼明等川、湖、浙、福等南方官兵一萬余人,暨朝鮮盟軍一萬三千人,以海蓋兵備副使康應乾為監軍,同知黃宗周為贊理。寬甸路由馬佃出,會合朝鮮軍,從東面進攻赫圖阿拉城。

明軍企圖以東路的劉部吸引努爾哈赤的主力,而以西路地杜松部擔任主攻任務,再以南路軍和北路軍完成合圍之勢。===明軍這個方案,采用的是聲東擊西、分進合擊地策略。這種分進合擊的策略曾經在播州之役和萬歷援朝之役中使用過,其中在播州之役中取得了勝利,但在援朝之役中直接導致了蔚山戰役地慘敗。

這個方案犯了分兵大忌。前面已經說過,就總體兵力來說,明軍相對於六萬八旗兵並不占多大優勢。明軍戰術、戰斗經驗、士氣等方面都弱於後金軍,只是武器裝備領先於對手。這么一分兵,明軍很容易被各個擊破。針對明軍的分兵策略,努爾哈赤采納了降將李永芳之策,任憑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集中優勢兵力,先是擊潰西路的杜松部,陣斬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