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2 / 2)

奪明 梧桐疏影 1734 字 2022-09-13

他疏言:「不但鞏固山海,即已失之封疆,行將復之。」當時山海關外廣大地域,為漠南蒙古哈剌慎等部占據,袁崇煥便

內。

朝廷采納薊遼總督王象乾的奏議,對邊外蒙古部落實行「撫賞」政策,就是頒發賞銀,爭取他們同明朝結盟,共同抵御後金。

一些蒙古部落首領接受了「撫賞」,遼東經略王在晉令袁崇煥移到山海關外中前所(今遼寧省綏中縣前所鎮)。王在晉又令袁崇煥往前屯(今遼寧綏中前屯),安置遼民流亡、失業者。

王在晉當時商議在八里鋪築山海重關,袁崇煥以為不妥,上書朝廷,力爭。朝廷命大學士孫承宗親往視察。

六月二十六日,孫承宗抵山海關,駁回了山海重關之請。孫承宗召集關內外眾臣公議,閻鳴泰主守覺華,袁崇煥主守寧遠。孫承宗實地考察後,認為寧遠乃山海天然重關,聽從袁崇煥之議。

同時,孫承宗也聽取了袁崇煥的意見,認為王在晉身為遼東經略不稱職,於是,向天啟上疏,自承經略遼東。

當時的建奴首領努爾哈赤鼠目寸光,一心劫掠,不曾占據關外領土,於是,在孫承宗等人的努力下,大明朝重新奪回了關外領土,袁崇煥在寧遠築城。

天啟五年(1625年),孫承宗,遣兵分駐錦州松山杏山等城,同年,山海關總兵馬世龍,誤信自後金逃歸地「降虜生員」的話,派兵渡柳河,襲取耀州,中伏遭敗。因柳河之戰,孫承宗屢次遭參,請辭。十月,兵部尚書高第經略遼東。

隨同高第同行的還有楊瀾,高第為遼東經略,楊瀾為其副手。

表面上,高第是首領,實際上一切都聽楊瀾之言,只是,楊瀾年歲太淺,魏忠賢無法將其升為主帥,因為魏忠賢和楊瀾的血緣關系,天啟帝也不想楊瀾掌握兵權,故而,楊瀾為副手。

高第怯戰,想要大軍全部退回關內,不過,他地建議做不得數,最後,一切軍令政令任由楊瀾,他只負責蓋章罷了!

楊瀾在京城任職時,在他地干預下,工部的匠戶營經過了一番改革,火器等物比原有的大明時空精良了許多,他的一千家兵都是熟悉火器,到了遼東之後,他募集遼民,編練新軍,以家兵為骨干,組成了數千全火器的軍隊,同時,騎兵,步兵也編練了數萬之眾,有京城魏忠賢地支持,雖然也遇見了不少困難,不過,都被他一一克服了。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十四日,後金兵渡遼河。右屯守將周守廉逃,松山等處守將左輔亦燒毀糧儲廬舍而退。

楊瀾軍親赴前線,派一部駐守覺華島,加強防御,自己則率軍親臨寧遠城下,解寧遠之圍。

建奴攻寧遠不下,分兵攻擊覺華島,因明軍早有防備,雖然海面結冰,建奴從冰面渡海,卻也未曾占到便宜,不得不退兵。

楊瀾率軍迂回到了建奴後方,乘機向建奴發起攻擊,建奴大亂,努爾哈赤被炮火擊傷,軍心不穩,不得向後撤退,因為寧遠城的守軍未曾出外夾擊,建奴損失斷後地余部,撤回了遼陽。

同年,努爾哈赤傷重不治,各子開始了奪位之爭,楊瀾率領明軍向後金占領的地盤發起進攻,占據地盤之後,立刻築城,修建各種碉堡,因為水泥的運用,築城比較容易,漸漸壓迫後金的生存空間,讓建奴的騎兵無法沖起來。

天啟八年,明軍進逼遼陽,後金經過一番內亂之後,皇太極上位,這時,楊瀾率軍奪下遼陽,進逼沈陽,建奴在戰和退之間猶豫不定。

皇太極派人向楊瀾求和,楊瀾本不許,然而,這時,天啟帝落水生病,病重卧床,楊瀾得到了後方自己人的密報,知道天啟帝過不了這一關,於是,假意同意皇太極地求和,率軍回師遼陽,以趙率教鎮守,自己則率領數百親衛星夜秘密返回京城。

天啟七年八月,天啟帝崩,群臣准備以信王朱由檢繼位,在楊瀾的建議下,魏忠賢以天啟帝有遺腹子為由,不許,在他地支持下,閹黨眾和支持信王的文官集團發生了爭斗。

東廠,錦衣衛大肆出動,封鎖京城,信王朱由檢被軟禁,支持他地文官被紛紛下獄,十一月,皇子朱慈鑫出世,是為逢興帝。

大明朝對後金實施堅壁清野,經濟封鎖,皇太極多次攻擊遼陽,不果,逢興三年,明軍攻克沈陽,皇太極率殘部退回赫圖阿拉。

逢興五年,明軍占據赫圖阿拉,皇太極陣亡,後金亡。

同年,楊瀾因為滅亡後金,稱王,也是這一年,魏忠賢過世。

這年年末,逢興帝禪讓,楊瀾稱帝,國號中華。朝堂上那些所謂的硬骨子文官被楊瀾殺地殺,貶的貶,剩下的多為他的心腹,他並未受到強烈的反對。

這一年,南京的群臣推選洛陽的福王為帝。

中華二年,華軍攻陷南京,福王降。

於是,天下一統,工業革命在東方提前爆發。

全書完)

本書匆匆結尾了,嗯,對不起各位讀者大人,在此致以最誠摯的歉意!多謝各位大人過去的多番支持,梧桐鞠躬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