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洋行業務(中)(2 / 2)

趙東轉眼就騰出一間辦公室,作為新鮮出爐的業務部周經理的辦公室;至於打掃房間,招幾個業務員這樣的活,他全部交給周經理自己干。

下午三點鍾的時候,李女士准時來到他的辦公室;進來後就說道:

「趙協理,我已經從古森洋行請辭了……您……會錄用我吧?」這話一聽就比周履成差一個檔次,哪有就這么急吼吼請辭的。不過,現在他需要人,需要大把的人;在這個近代教育剛開始萌芽的時代,他對招到高素質人才早已不報希望,只要不是腦袋壞掉的他都要;李女士,嗯,現在知道叫李竹清,看起來還不錯,當然要了。

「請問,李女士對薪水有沒有什么要求?」他想探探李竹清是不是因為薪水的原因才從古森洋行跑過來的。

「哦……每月——四十川洋?」李竹清聽後,眼睛閃爍著希冀的光芒,盯著他看過來。

嗯,搞不好還真是薪水問題。現在的重慶城,賣體力的健壯苦力大概每月能掙五塊到十塊川洋,折換成鷹洋或者袁大頭,大概是兩塊半到五塊,這還得是比較勤快的,體力差點的大把人餓肚子;一般的商號職員,每月能掙十到二十塊川洋,這必須是受過一定教育的職員,沒文化的伙計能拿十塊川洋頂天了;洋行的收入略高,按照他先前的大致調查,普通職員每月薪水在十五到三十塊川洋之間,經理階層要超過四十川洋,額外還有回扣、提留可拿。就像剛來的周先生,他一下就開出六十川洋的底薪,因為周先生有經驗。李竹清開出這個價,大概是想討價還價的時候,能把自己的薪水定高些。

「好,就是四十!嗯,總務部經理的位子,還望李女士屈就。」他當即就做了決定。目前洋行的架構已經考慮好,畢竟有著後世的經驗,還讀過mba,他不准備依照當前的習慣來經營。按照自己所想,安德森大班,趙協理之下,分為四個職能部門,總務部,人事部,物流部,業務部;連財務部都沒有,只能讓李經理先管起來。就這,四個部門還只有兩個經理。

把裝修、印刷、采購等等一應雜務全部交給旁人來做,甚至招工都交給兩個人,他自己只是在最後拍板;然後一個人閉門專心研究從報社順過來的《商務日報》。

在這個時代,國人腦子里還沒有「商業情*報」這個概念,系統性的分析更無從談起。清末民初的年代,後世保留的資料還是洋人駐華領事館商務參贊之類的人來進行,一方面為本國的商業機構服務,另一方面也為進一步的商業滲透和侵略做准備。就像後世著名的滿鐵經濟調查機構,對中國經濟情*報的收集和分析,其內容之詳細,資料之豐富,調查之深入,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他在後世讀滿鐵資料時,被日本人的細致和瘋狂驚得後腦勺發麻。

現在他來到這個時空,幸運的得到了一個基地系統;那么現在就要他來考慮,這個系統能夠為他,也是為這個多災多難的古老民族帶來什么了!?

他拿過來的《商務日報》超過一百份,時間跨度超過三年,這個樣本量已經足夠大;通過這些報紙,他能知道洋貨進口有哪些?有幾類?哪些是大宗洋貨進口?

現在是一九二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過去沒幾年。熟悉歷史的他知道,中國在近代史上有三次對外貿易的高峰期。第一次是在清末民初,一戰之前的那幾年,然後隨著一戰的爆發,進口銳減而消逝。第二次就是現在這個時候,一戰剛結束的幾年間;戰爭結束後列強軍工轉產,恢復被戰爭破壞的經濟,需求旺盛;這幾年中國的進出口都呈繁榮態勢,並且慢慢延續下去。第三次高峰出現在一九二九年大蕭條前後,高峰的原因在於低技術的初級工業在中國出現,並且緩慢擴散;大蕭條後歐美抬高進口稅率,貿易保護主義高漲,一下子打斷中國初期的低技術工業化,第三次高峰戛然而止,留下的只是一聲嘆息,以及後人對歷史的憑悼……

再下一次的外貿高峰要等到半個世紀之後的改革開放時代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亂世,但是也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啊!</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