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七章 陷入挫敗中的楊玄感(2 / 2)

大隋帝國風雲 猛子 1698 字 2022-09-13

當夜,楊玄感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楊積善、胡師耽、趙懷義、王仲伯、元務本等人卻在為一下步的決策激烈爭論。

實際上楊玄感在二十日已經做出了西進關西的決策,之所以有破陵大戰,委實是宇文述和來護兒來得太快,而王仲伯又未能守住北邙山防線,導致主力不得不暫停撤退,擺出一副與宇文述、來護兒決一死戰的態勢,只要他們能擊退或者重創敵軍,大軍便可擺脫追兵,急速西進。

然而,今日激戰卻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不但沒有重創敵軍,反而自己遭到了重創,士氣遭到打擊。這時,假如按照既定策略西進關西,宇文述和來護兒必定緊隨於後。那么大軍一旦受阻於潼關,被困於崤山一線,則腹背受敵,則大事去矣。

大軍有沒有把握在最短時間內拿下潼關?顯然誰也沒有信心。當初若是采納了李密的建議。先派一支偏師奪取了潼關,此刻哪會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不過這話不能說了,沒有意義,大家都有責任,怨不得楊玄感一個。

既然西進困難重重,甚至是自尋死路,那倒不如繼續在東都作戰,只待河南各地援軍蜂擁而至。便可前後夾擊敵軍,那時己方在兵力上占據優勢,又擁有回洛、洛口兩大國倉,反之敵軍兵力不足。糧草武器不足,盡顯劣勢,決戰勝算非常大。東都決戰打贏了,關西豈不是唾手可得?

就在此刻,李密的書信到了。

李密預估破陵一戰不會取得預期戰果。對楊玄感暫停撤退的決定十分不滿。他告訴楊玄感,目前時間太過緊張,而時間直接決定了勝負。大軍既然決定西進,那就不要猶豫。應該非常果斷而堅決地西進,即便宇文述和來護兒尾隨於大軍之後也不要有任何的遲疑和恐慌。大軍只要進入崤山一線。便可利用有利地形阻擊敵軍,如此則可用最少兵力阻御和遲滯追兵。而己方則可盡遣主力猛攻潼關,潼關必克。

現在的楊玄感歷經打擊,身心俱疲,嚴重的挫敗感讓他不再自信,甚至懷疑自己的智慧,而李密算無遺策,對戰局的分析和判斷非常准確並具有相當的前瞻性,這讓楊玄感在沮喪和氣頹之余,對李密所獻之策也不由自主地產生了某種程度的信任。

楊玄感考慮良久,向那些懷疑西進策略的人提了一個問題,「河南各地的援軍里有多少府兵?是否有實力擊敗宇文述和來護兒?」

軍隊的實力不在人數多寡,而在於將士們的戰斗力,一萬府兵和一萬拿著武器的農夫,其武力根本沒有可比性。楊玄感以十幾萬軍隊攻打四萬西京大軍,結果打了半個多月也沒有全殲西京衛戍軍,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楊積善、王仲伯等軍中統帥啞口無言。

楊玄感又問了一句,「假如此刻,弘化留守李淵正率西北軍南下拱衛西京,那么某等就算殺進了關西,是否又能如願占據關隴?」

眾皆暗驚,相顧無語。大家都在東都酣戰,倒是忘記了數千里之外的西北軍,而現在的西北軍統帥是李淵。李淵能代替元弘嗣掌控西北軍,顯然贏得了皇帝的信任,可見其對皇帝是言聽計從的,若皇帝命令他拱衛西京,其結果可想而知。

不過現在西北形勢非常嚴峻,在楊玄感和李密等人的謀劃下,皇帝西征的戰果正被虎視眈眈的西北諸虜一點點蠶食,所以不到迫不得已,皇帝不會調遣西北軍南下拱衛西京,因此,若想順利地殺進關西,大軍必須日夜兼程,必須先行拿下西京以搶得先機,否則,就算進了關西最終也是一無所獲。

二十三日,楊玄感率軍渡過瀍水,經慈澗道抵達新安,急行一百余里。

楊玄感放棄了金墉城,放棄了回洛倉,把所有的軍隊都撤離了東都。

同日,民部尚書兼領東都留守樊子蓋,刑部尚書兼領西京留守衛文升,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水軍統帥、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水軍副帥、左武衛將軍周法尚,右候衛將軍屈突通,京兆尹李丹,民部侍郎韋津,吏部侍郎楊恭仁,越王府長史崔賾,並河陽都尉獨孤武都、河內郡丞柳續等齊聚越王行轅,共商討逆大計。

李丹、韋津、楊恭仁、獨孤武都、柳續等主張即刻展開追擊,務必將楊玄感殲滅於潼關、崤山一線。

宇文述、來護兒、周法尚、屈突通等則從軍事角度出發,綜合地形、士氣、體力、糧草武器等諸多因素,建議休整三兩日,做好各方面的准備,然後再展開追擊。倉促攻擊,假若不慎落入叛賊陷阱,則必受其害,反而不利於平叛。

越王楊侗地位最尊,名義上他的權力最大,必須由他來做最後決策。

楊侗沉吟良久,忽然借故離席而去,轉入偏帳。

偏帳中只有一人,霍然便是禁軍校尉伽藍。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