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刀尖上跳舞(1 / 2)

大隋帝國風雲 猛子 1508 字 2022-09-13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大隋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帝國東征剛剛結束,北伐呼聲便從中樞傳出,帝國政壇上兩大對立貴族集團之間的廝殺迅速進入白熱化。// 訪問下載txt]

去年十月二十五,皇帝抵達西京,名義上是穩定帝國根基之地關中,實際上是向關隴本土貴族集團施壓,試圖借助東征大捷之優勢逼迫關隴本土貴族集團向中央妥協,意圖最大程度的緩解雙方之間的矛盾,求同存異,齊心協力戡亂平叛,力爭在最短時間內穩定國內局勢,繼而把全部力量放到北疆,積極應對虎視眈眈的大漠北虜,確保帝國的安全和中土的統一大業。

然而,皇帝一廂情願了,雖然他做出了一些妥協,但對於帝國正在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對於帝國所堅持的中央集權制,對於損害關隴本土貴族集團利益的根源所在,他沒有絲毫讓步,這導致雙方之間的矛盾不但沒有緩解,反而進一步激化了,而矛盾激化的直接表現便是隴右叛亂迭起,尤其隴西的叛軍甚至與扶風的李弘、唐弼等賊帥互通聲氣,這直接威脅到了西京之安危,等同於直接打皇帝的「臉」,讓皇帝顏面無存,倍感難堪。

與此同時,西北軍因帝國國力的衰落而導致其武力隨之下降,由此也影響到了西北地方勢力和西北軍大小派系們的利益,這使得他們與中央的關系日趨緊張,對中央的命令更是陽奉陰違,戡亂平叛因此「雷聲大雨點小」,毫無進展。於是關西形勢一天比一天緊張。由此則進一步加劇了關中危機。這又是打皇帝的「臉」,而且是明明白白的警告皇帝,西北軍始終是關隴人的西北軍,你這個皇帝假如執意要與關隴人做對到底。那么未來關隴人為了生存,必然毫無懸念的拋棄你這個皇帝。由此推及,帝國一旦失去了關隴這個根基,其未來必然黯淡無光。

皇帝出離憤怒了。本來他對關隴本土貴族集團還抱著倚重之念,畢竟這是帝國的根基,是中土統一大業的根基,這個根基若是倒了,對帝國來說是不堪承受之重。因此此趟西京之行他誠意十足,滿懷希望,然而,關隴本土貴族集團不但沒有接受他的誠意。隴西成紀房的李家三兄弟李賢、李遠和李穆便在這一時期迅速崛起,成為西魏的鼎柱之臣。

西魏政權實際上控制在武川貴族集團的手中。武川貴族集團又分為大丞相宇文泰和大司馬獨孤信兩大派系。十二大將軍之一的李遠便是宇文泰的親信。宇文泰死後,其侄子宇文護主政,奪取了西魏政權,建立北周新朝。北周第一個皇帝孝閔帝宇文覺想殺了宇文護拿回權柄,於是便與李遠的兒子李植等人謀劃誅殺宇文護,不料事泄,李植被殺,李遠自殺,李賢和李穆遭株連免官,成紀李氏倍受打擊。

北周武帝時期,李賢、李穆再度起用。不久李賢病逝,三兄弟只剩下了李穆。北周吞並北齊後,李穆坐鎮並州,掌河東重兵,為北周最為權重的幾名軍事統帥之一。

先帝受禪之前,尉遲迥、司馬消難、王謙起兵反叛,手握重兵坐鎮太原的李穆成為決定雙方勝負的最關鍵人物,只要李穆支持誰,誰便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李穆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支持先帝,出兵河北,與韋孝寬南北夾擊摧毀了尉遲迥,為先帝開國立疆鋪平了道路。

先帝建立大隋帝國,以立國之功拜李穆為太師,其「子孫雖在襁褓者,悉拜儀同」。

隴西成紀房李氏自李賢三兄弟起。歷西魏、北周、隋朝三朝,以英勇善戰功著於世,憑忠肝義膽受帝王恩信,其子孫宗親位列柱國名臣、銜授將軍、封官刺史、進封爵位、官居五品以上者達數百人之多。家族昌盛綿延八十余年,是隴西第一豪門,關隴最為顯赫世家之一。

皇帝要想摧毀這樣一個豪門,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他不僅要應對來自關隴漢虜兩大貴族集團的阻礙之力,更要承擔來自帝**方的壓力,尤其是以關隴子弟為主的帝國最強大的西北軍很可能會因此陷入混亂,甚至危及到西北鎮戍之安全。

然而。帝國政局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在中外緊張形勢的夾擊下,皇帝和以其為首的改革勢力必須做出決斷,是向反對勢力妥協。承認改革失敗,還是向反對勢力痛下殺手,以暴力手段逼迫反對勢力低頭妥協,繼而求得政治上的統一,中央威權的凝聚。實現政令之通達,政局之穩定?

皇帝只有唯一的選擇,只有痛下殺手,只有把對手打倒在地。但為了頂住來自關隴漢虜兩大貴族集團的阻礙之力,為了防止帝**方向東都施加壓力。尤其是防止西北軍出現混亂,皇帝不得不尋找一個殺人的托詞。於是流傳中土的讖緯之言便順理成章的變做了殺人刀,化作了政治風暴的發動之源。

「李氏當興」之讖言一度在中土甚囂塵上,而山東貴族集團五大世家之一的趙郡李氏和關隴貴族集團的隴西李氏,是最有可能應讖的對象,但先帝卻始終未曾對這兩大豪門痛下殺手,原因便是這兩大豪門的勢力太過龐大,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可貿然行事,以免禍及自身。今上登基後,對趙郡李氏和隴西李氏的某些旁系支房或者某個權貴曾給予了一定程度的打擊,但對兩大豪門的主房主支卻也一直不敢痛下殺手。

今日,皇帝被日益緊張的中外形勢和日益激化的內部矛盾所逼迫,無奈之下只有在刀尖上跳舞,孤注一擲,行險一搏了。

某日,有方士安伽陀上書皇帝,言「李氏當為天子」,勸諫皇帝為了楊氏之江山,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誅盡海內凡李姓者。

旋即又有匿名方士上奏,說將作監李敏,小名洪兒,其名有應讖之意,懇求皇帝將其誅之,以保楊氏之國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