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皇帝的決斷(1 / 2)

大隋帝國風雲 猛子 2079 字 2022-09-13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大隋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八月初,可賀敦義成公主密報帝國皇帝,在始畢可汗率北虜大軍南下入侵中土之時,她將傾力支持大葉護阿史那閭琅、叱吉設阿史那咄捺等牙帳保守勢力發起一系列阻止南北戰爭之行動,以期在最短時間內結束這場戰爭,重建南北雙方之和平。

義成公主的這封密信來得正是時候,尤其是義成公主對帝國矢志不渝的忠誠和對自己遠嫁北塞之使命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不但進一步堅定了皇帝堅守北疆的決心,也讓皇帝看到了帝國先賢們為確保中土之安全而做出的巨大貢獻。做為先賢們的繼承者,皇帝在堅持先賢們所制定的國防和外交戰略的同時,理所當然抱著一往無前甚至是舍生取義之決心,來確保帝國之安全,確保中土統一大業之延續。

八月初一,陰山東麓,始畢可汗指揮北虜大軍主力取道武川鎮和柔玄鎮之間的武要北原,以摧枯拉朽之勢殺過了長城防線,猛攻代北馬邑郡的北部重鎮雲內城(大同)。

代北戰局的發展正如馬邑郡太守王仁恭先前所預測,而此刻老帥王仁恭、雁門郡郡丞楊長仁和武賁郎將王智辨已經把馬邑和雁門兩郡的鎮戍軍主力集中到了雲內城及其周邊要隘,雙方激烈廝殺。

依王仁恭的想法,他要在雲內一線堅守四到五天,一方面通過頑強的防守來探查北虜此次入侵之規模,並由北虜大軍之規模來判斷此次北虜入侵之戰略意圖。繼而擬定整個代北區域的防御策略;另一方面他要給定襄郡的鎮戍軍爭取更多的撤退時間。依照預定計策,鎮戍定襄郡的代北軍要主動放棄定襄。然後與馬邑、雁門的鎮戍軍會合,集代北軍之主力與北虜作戰。然而,自命令下達之日到現在已經過去很多天了,卻遲遲沒有看到這支軍隊的身影。

八月初二,僅僅過了一天,就有十幾萬北虜軍隊越過了長城,聚集在雲內城下。

王仁恭震驚了。楊長仁和王智辨考慮到己方兵力嚴重不足,如果繼續戰斗下去。不但己方損失過大,還有可能陷入北虜的包圍,如此一來代北的最後一道門戶句注要塞就形同虛設。句注要塞一失,則雁門和太原馬上就會遭到北虜的攻擊。而戰局若照此發展下去,則北疆岌岌可危,皇帝和行宮也危在旦夕。所以楊長仁和王智辨急切勸說王仁恭馬上後撤,撤到白狼塞堅守。同時急告汾陽宮的皇帝。懇求皇帝和行宮馬上撤離北疆。還要急告燕北的東北道副大使、武賁郎將伽藍,在代北軍南撤之後,整個代北戰場的側翼就需要燕北軍的保護,但燕北軍此時已經陷入了始畢可汗所率的北虜主力和位於閃電河一線的叱吉設的大漠南方軍的前後夾擊之中,燕北局勢也是異常危急,而燕北軍事實上已無力保護代北戰場的側翼。亦無力給代北軍以有效支援了。

王仁恭同意向皇帝告急,向燕北報警,但不同意即刻撤退,他還想等待定襄郡的鎮戍軍撤回來,以便把代北軍的主力集結到一起。也唯有如此,他才有把握守住句注要塞。確保把北虜阻擋於代北境內。

就在此刻,定襄郡送來急報。幾天前一支北虜軍隊由著名的「白道」越過了陰山,殺進了位於陰山南麓和河套套頭之間的定襄郡。定襄鎮戍軍正在撤離之中,措手不及之下,遂調頭向西,以最快速度渡過了黃河,撤進了隸屬於靈朔道的榆林郡的榆關。

王仁恭聞訊,勃然大怒。

自先帝以來,為了控制強悍的代北軍,中央和帝國軍方想盡了辦法。楊義臣及其以尉遲氏為首的代北虜姓將領始終是代北軍的核心力量,雖然先帝曾讓漢王楊諒、名將李景等出任代北軍統帥,但始終未能真正控制這支軍隊。今上繼承大統,漢王楊諒舉兵反叛,做為叛軍主力之一的代北軍隨之分裂,兄弟手足自相殘殺,就此遭到重創,一蹶不振。代北軍衰落了,大漠上的突厥人卻興起了,雙方實力此消彼長,南北戰爭當然不可避免。現在南北戰爭爆發了,代北軍里的代北系將領們理所當然以保存自身實力為第一要務。正是因為這種矛盾的存在,定襄郡的代北鎮戍軍不但沒有及時撤離,反而在關鍵時刻渡過黃河撤到了榆林郡,遠離了代北戰場。

強烈的危機感讓王仁恭有了不詳之念,但他和歷任代北軍統帥一樣,都無法真正控制這支軍隊,無法如臂指使地指揮這支軍隊,所以盛怒之後,王仁恭接受了楊長仁和王智辨的建議,果斷放棄了雲內城,並且也放棄了堅守白狼塞的想法,一口氣撤向了句注要塞,以杜絕代北軍被北虜包圍之可能,這樣他手上就始終有軍隊,有一定的主動權,還可以背靠雁門和太原,倚仗後方強有力的支援來阻御北虜的入侵。

代北軍大踏步後撤。

北虜倒是猶豫了,擔心墜入帝國的陷阱,但這時從代、晉秘密渠道傳來的消息,以及從定襄郡和燕北地區傳來的消息,都足以證明帝國在代北的鎮戍力量嚴重不足,撤退是帝國代北軍唯一的選擇。

另外,對於始畢可汗和牙帳支持發動南北戰爭的權貴們來說,他們的最高目標是占據代北,是把勢力范圍拓展到中土,並獲得與帝國長期而穩定的南北回易,這直接關系到北虜的持續發展和強大。而帝國因為連續數年的戰爭極大的損耗了國力,由此給了北虜千載難逢的入侵機遇,而更讓北虜竊喜的是,帝國的皇帝為了維護北疆之安全親自坐鎮太原,這給了北虜無數念想,假若能誘使帝國皇帝在戰爭期間親臨戰場前線,並將其包圍。繼而迫使其簽訂「城下之盟」,則必能以最小代價實現戰爭之目標。

於是。始畢可汗和牙帳激進勢力故意縱容和默許以可賀敦義成公主和大葉護阿史那閭琅為首的牙帳保守勢力,在南北戰爭期間始終與帝國保持聯系,任由他們向帝國承諾,他們將幫助帝國阻止或者盡快結束戰爭,繼而以此來誘使帝國皇帝在戰爭期間繼續留在北疆,甚至親赴戰場前線,給北虜包圍皇帝贏得一線良機。同時,牙帳保守勢力的這種不合作態度和反對行動。對始畢可汗和牙帳激進勢力來說也有好處。一旦北虜在戰爭中處於劣勢,甚至敗退,遭到帝國軍隊的窮追猛打,那么出手拯救他們的必然是牙帳保守勢力。某種意義上,牙帳內部的這兩大對立勢力實際上就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無論戰爭形勢如何變化。北虜都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