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絕不言退(2 / 2)

大隋帝國風雲 猛子 1551 字 2022-09-13

實際上這是決戰最後階段,帝國軍隊應該采取何種戰術的問題,是圍而不攻,迫使北虜簽訂城下之盟,還是圍而殲之,雙方打個兩敗俱傷?

李景在抵達白狼塞進入神武川戰場之後,曾向伽藍提出過警告,但伽藍小心回避了,沒有給予答復。今天,戰局進入了最後階段,李景搶先說話,尖銳質問,伽藍便再也無法回避,不得不給予答復,並拿出決策了。

皇帝在擬制南北決戰策略的時候,肯定有他的戰略目的,而做為決戰執行人之一的伽藍,又是決戰戰場的最高統帥,他對此戰略目的肯定是一清二楚,他當然知道在目前戰局下,決戰的最後階段應該采取何種戰術。戰術不同,攻防策略也就不同,戰斗結果也就不同,這直接關系到決戰的勝負,關系到千千萬萬將士的生死存亡。

伽藍還是無法給予答復,其一,他不知道皇帝是否會銜尾追殺而來,因為在他記憶中的歷史里,皇帝並沒有親自率軍追殺,其二,他也不知道兩京援軍,還有雁門解圍後皇帝身邊的軍隊,包括帝國禁衛軍、代北軍、太原軍等眾多精疲力竭的軍隊,是否會遵從皇帝的命令,在第一時間急速北上,緊緊跟在北虜大軍之後,銜尾追殺而來。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雁門戰場上的帝國軍隊肯定要北上,肯定要在北虜撤走後,收復代北失地,收復長城一線,並一直推進到陰山腳下,在維持南北雙方所劃定的邊境線的同時,鎮戍邊陲,戍守北疆,保證中土的安全。

歷史上這場決戰以帝國失敗而結束,但北虜損失也不小,其後牙帳內部危機不斷,並在短短時間內更替了三個可汗,其時也正是帝國崩潰中土混亂之刻,數年後待李唐統一中土之時,北虜則再次傾巢南下入侵,殺進了關中,兵臨長安,給李唐和剛剛擺脫黑暗的中土帶來了一場空前危機。

這場決戰和未來的那場空前危機之間相隔十一年,也就是說,歷史上的這場決戰,在皇帝和帝國北疆軍不惜代價的浴血奮戰之後,僅僅給中土贏得了十年的南北穩定時間。

十年?伽藍認為不夠,未來的中土不論是繼續沿著固有的歷史軌跡陷入崩潰,還是在這場決戰後迎來改變的契機創造新的歷史,伽藍都認為必需在南北對峙中贏得至少整整一代人也就是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的絕對優勢,唯有如此才能確保中土北部邊陲的穩定,才能給中土贏得充足的涅磐和新生的時間。

伽藍據此認為,只要我守住了白狼塞,堅決堵截了北虜撤離的通道,那么當皇帝得到這一消息,基於帝國國防和外交大戰略的考慮,基於皇帝對帝國未來的考慮,皇帝一定會再度鼓起勇氣,指揮雁門戰場上的所有帝國軍隊,向白狼塞發動攻擊,完成對北虜的大包圍,把這場南北大決戰進行到底,即便玉石俱焚,即便兩敗俱傷,也在所不惜。

我或許拯救不了搖搖欲墜的帝國,也拯救不了無辜而羸弱的中土蒼生,但現在,我有足夠的力量改變北疆的命運,改變北疆的未來,我只要在這場決戰中給予北虜以沉重的致命的打擊,那么最起碼可以給北疆贏得整整一代人的穩定時間,而北疆的長時間的穩定,必將給中土乃至帝國的命運帶來難以估量的重大影響。這一點毋庸置疑,我堅信,為此我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這場決戰的意義就在於,給內憂外困中的帝國贏得寶貴的喘息時間,給中土北部邊陲贏得整整一代人的休養生息的時間。」

伽藍終於回答了,斬釘截鐵,態度堅決。

「西征、東征,加上今天的南北大決戰,皇帝和中樞傾盡國力,完成了帝國在國防和外交上積極進攻的大戰略,緩解了外部諸虜所施加於中土的日益嚴重的危機。」伽藍繼續說道,「皇帝和中樞為了避免帝國陷入內憂外困、腹背受敵之窘境,決策先攘外後安內,以攻代守,以積極進攻代替消極防御,雖然此策耗盡了國力,激化了國內矛盾,動盪了國內局勢,但這場決戰結束後,皇帝和中樞就可以集中全部力量解決國內危機,而東、西、北三大邊陲的長時間的穩定將導致國防支出急驟減少,這大大有助於國力的迅速恢復。國力恢復了,皇帝和中樞還解決不了國內危機?」

李景陷入沉默。他已經估計到了這個結果,只是他沒有想到伽藍所給出的解釋和理由讓他無力反駁。

皇帝和中樞的願望是好的,出發點是好的,只不過心情過於急切,所擬制的策略充滿了風險,而策略上的急功近利必將帶來一系列弊端,這些弊端逐漸放大後則會產生危機。皇帝和中樞當真有能力、有時間、有機會、有策略解決這些正在不斷蔓延和擴大的危機?

「我們的堅守策略一如既往。」伽藍一錘定音,「積極防御,死守白狼塞,即便戰斗至最後一人,也絕不言退!」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