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會(一)(2 / 2)

吏部乃六部之首,掌控著百官特別是中下層官員的升遷之權,甚至中央政令能否得到有效執行也跟吏部所選之基層官員是否得力有關。

而自崔呈秀做吏部天官以來,其選官不論其出身,卻只問其是否為保皇黨成員,是否參與過較為激進的文社,家庭出身是富貴還是貧賤。出身貧寒且是保皇黨成員的往往被任命到江南一帶富裕地做官,而家庭豪富的讓其去雲貴川。

這樣一來也可盡量避免出現官商勾結之事發生,符合朱由校要壓制江南商人勢力的目的,因而崔呈秀管吏部,朱由校很放心。

「陛下,此次戊辰科共錄取之五百余名進士除去一百零三位留於京城外,其余大都安排至各地道府州縣衙門任職,除此之外,天啟七年,丁憂官員共計三十余人,被罷職著三百二十人,離世的四十人,新增候缺官員三百四十人。」

崔呈秀說後就將折子呈了上去,朱由校略看了看,也沒多說什么,對於被罷職的官員之所以多自然是跟自己去年鏟除東林黨有關,不過,在大明不怕找不到兩條腿的讀書人做官,這不,剛罷免了三百二十人,就新增候缺三百多人,另外還有新中之進士。

所以,朱由校完全不用擔心自己在整飭吏治後找不到官來給自己辦事。

戶部尚書郭允厚算得上是家學淵源,其父親做過戶部主事,如今朱由校讓他執掌戶部,雖然大明財政日益匱乏,寅吃卯糧現象越來越嚴重,但這個老尚書倒也能勉強維持,拆東牆補西牆的本事倒也過得去,就是不懂得如何去生出錢來。

「回稟陛下,天啟六年,各項合計賦稅收得一千八百余萬兩,各項開銷賦稅合計兩千零四萬兩,今年因免了陝0西、山0西等地賦稅錢糧,預計又會收入減少一百萬余兩,但遼東軍需開支也相應有所減少,如此收支倒也相抵,但就怕出現一兩件大事,現在就等著南直隸、浙0江等地兩百余萬兩絲絹折色銀遞解進太倉,或可能補太倉之空虛,其余九邊之軍餉也可由山0東、湖廣、河0南等地共計三百余萬兩賦稅填補。」

郭允厚的一連串數字讓朱由校倒也大概了解大明目前的財政狀況,敢情現在的中央財政也只能做到收支相抵,毫無結余,那如此一來,自己怎么去大規模的招募新兵,怎么去大規模的建立軍工體系,日後肯定得打好幾場大戰,如何去積蓄足夠幾年戰爭所用的錢糧,還有越來越嚴酷的小冰川氣候和即將到來的疫情大爆發,這些都需要錢去砸啊。

一想到此,朱由校就不由得愁眉不展。

兵部尚書一直是孫承宗掛著,但孫承宗現在基本不管兵部事務,而實際執掌兵部的自然是兵部左侍郎兼薊遼總督盧象升。

其實,朱由校並不願意讓一個掌管著京畿衛戍部隊的封疆大吏又兼著相當於國防部二把手的差,盡管此人是盧象升。

但現在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大明現今的體制決定了執掌的軍權還是高級文官,可朱由校能信賴又不瞎指揮的文官總共就只有這幾位,其中孫承宗、孫傳庭、王在晉三人已經都承擔著護衛大明九邊的重任,實在不能調走任何一個回京。

因而,目前也只能讓離京城近的薊遼總督盧象升兼著兵部的差。

盧象升是朱由校一手從知府任上提起來的,忠誠度自然是不用擔心的。

而如今,因其調兵遣且保得薊州、通州幾處京畿重地未落於韃子之手的功績也在百官之中建立了威信,誰也不能否認他是執掌兵部的合適人選,大明日報甚至還專門就誇贊盧象升事跡來奉承朱由校有識人之明過,由知府而升大司馬的話題現在就幾乎就成了人人傳頌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