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科舉改革(2 / 2)

如此以來,即便是文科取士也不再是以儒學為主,即便是儒學占據很多內容的文學中,僅僅考經學的部分也不過占據十分的分值,而八股文則占據著四十分的分值,但要求卻不再限制以四書五經為題,要以當下熱議之話題為題目,考生也可以儒墨法道諸子學說盡情發揮,只需格式符合八股文就是,評分標准只以邏輯是否嚴密,開題是否新穎,文采是否卓然為三要素。

而理科取士除考格物、化學、生物三門外,也考算術、文學、史學三門,可以說文史與算術乃文理都得學的主科。

等到新式科舉改革方案一出,果真引起軒然大波!

有憤然輟學表示此生不再舉業的,也有依舊減不掉對功名的熱衷而不得不一邊痛罵一邊從新學習新式學科的。

學部也立即發出命令,著即讓各布政使司提學副使將各州府縣學宮、學堂的學子已取得功名和未取得功名的童生分好文理二科,並命各地學子主動去州府縣學宮學堂處登記自己是修文科還是修理科。

很多傳統儒家也就是書香門第的子弟都選擇了文科,畢竟對他們而言,即便多了史學、地理、時務與經濟還有一門外文,但也比學什么格物化學生物強。

對於新式科舉如何准備考試,朱由校也特地讓學部頒布了下一次即天啟三十二年的會試考試大綱。

殿試考試形式不必,依舊是策問為主。

同時,對於鄉試與院試乃至府縣試也由提學副使和各府州縣正堂官即知府或知州知縣頒布考試大綱。

這樣也可讓學子們按照考試大綱復習。

然而很多學子不會想到的是,因為很多地方官員幾乎都是以前的理學專家,也就對文史極為在行,再加上做官這么多年,在時務和經濟上也有了豐厚的經驗,所以出的文科題除掉外文一道外都很難。

相反,因為很多地方官也不知道自然科學或者知道很少,所以出的很簡單,譬如甘肅布政司天水府的府學理科格物一門的試題中就有天上有幾個太陽這樣的簡單之踢。

即便是南直隸這樣的科舉大省,在院試理科題目中出的題也不過是筷子插入水中看起來是被折斷成兩根是什么緣由這樣簡單的題。

相反,在文科中,很多官員為展現自己的豐厚學識,把題目出的特部刁鑽,好不容易有了史學一門,有官員直接出了南詔國因何而亡的題目,很多考生對此都是一臉懵逼。

等到天啟三十二年的時候,甚至連會試文科會元也不過只得了四百九十四的分數,相反理科會試後的理科貢士平均分都在五百以上。

於是,這也促進越來越多大人轉文投理,不過這也正中朱由校的下懷,畢竟一個國家最基礎的還是科學生產其次才是高尚靈魂的塑造。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此時的大明皇帝朱由校還是得把目光聚焦在東南亞半島的戰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