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最後通牒(2 / 2)

亂世英雄 閃爍 1659 字 2022-09-14

一切順利的話,別說一個月,半個月就能搞定。

因為提前進行了動員,所以日本軍隊的規模已經得到擴充。

到二零一三年初,日本陸上自衛隊的總兵力超過了四十萬,在原有部隊的基礎上新建了十個師團,而且擴軍工作還在繼續進行,最終目的是組建一支擁有四十個師團、八十萬官兵的地面部隊。

空中自衛隊的兵力擴充了大約一倍,作戰飛機數量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其中包括從美國引進的數十架f-22j,以及兩百多架重啟生產線之後,按照新的戰術標准、增強了對地打擊能力的f-2b戰斗機。

海上自衛隊的兵力也擴充了大約一倍,雖然新建造的戰艦就那么幾艘,而且都是在戰前就已動工建造,但是日本戰艦的服役周期本來就很短,大部分退役戰艦均封存處理,所以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隊規模也擴大了不少。

關鍵還是日本國民的心態。

與美國一樣,在參戰之前,日本當局想方設法的抹黑中國,不但把中國說成了破壞世界和平的邪惡國家,還稱其對日本的生存構成了致命威脅。最直接的證據就是中國摧毀了全世界絕大部分衛星,其中也包括日本的衛星。

如同大洋對岸的美國人一樣,日本人的生活也受到了影響,並且感受到了戰爭威脅。

加上持續不斷的大規模宣傳,日本國民的戰爭積極性已經調動起來。

再說了,美國都准備大打出手,而幾十年來,日本一直是美國的小跟班,內外政策都向美國看齊。

大哥都上去了,小弟還能呆在後面嗎?

修憲公決,可以說是日本國民對待這場戰爭的態度的直接寫照。

只不過,日本政客的野心更大。

如果說美國的目的是推翻中國政權,消滅最具實力的潛在對手,繼續維持美國的全球霸權,那么日本的目的就是取代中國,成為亞太地區的小霸主。

至於要不要取代美國,那就不得而知了。

顯然,美國不大可能輕易答應日本的這個要求。

好不容易打垮了中國,如果讓日本崛起,那不等於白干了?

要知道,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偷襲珍珠港的不是中國,而是日本。那個年代,中國還是美國的盟友呢。

如此一來,日本就得隱忍,等到美國實在扛不住了,再提出條件。

在這一點上,日本的「忍術」確實發揮得淋漓盡致。

忍到二零一三年初,隨著韓軍兩大集團軍覆滅,日本政客看到了出手的機會。

美國總統奧康納下了最後通牒之後,日本首相進藤加一立即派遣外交大臣青木和惠子前往華盛頓,與美國商討出兵事宜。

一月十四日,這個被稱為日本外務女強人的外交大臣當著奧康納的面,提出了日本參戰的要求。

前幾項還沒有什么,都是與軍事援助有關,畢竟美國掌握著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技術。

關鍵在最後兩項上。

一是美國得放開關鍵物資的出口管制,向日本出售石油與稀土等戰略資源,並且保證產自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能夠安全運抵日本。為此,日本可以以國際價格購買,並且用凍結的中國國有資產做抵押。

鐵礦石沒有問題,那是澳大利亞的事,而且沒有了中國市場,澳大利亞的幾家礦產企業正在尋找下家呢。只要日本出得起錢,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關鍵還是石油與稀土。

相對而言,稀土更加敏感。

戰爭爆發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國與出口國,就連美國都從中國購買這些在軍事領域有著廣泛用途的戰略資源,甚至將其囤積在國內,以備戰時需求。問題是,美國本身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稀土儲備國,而且在中國瘋狂開采數十年之後,美國的稀土儲備量已經不比中國少多少了。

隨著日本無法從中國進口稀土,另外一個稀土儲備大國俄羅斯又不大願意賣給日本,就只能在美國身上想辦法了。

事實上,日本也在幾十年間囤積了不少稀土,只是全都沉在了瀨戶內海的港灣里面,不想拿出來用。

對於這個要求,奧康納也沒什么好說的,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道理也很簡單,稀土是生產眾多尖端武器裝備的必要資源,沒有這個東西,日本的軍火企業就無法開工,日本儲存的稀土最多只能在大規模戰爭中消耗一年,而這場戰爭還要打幾年,恐怕誰也說不准。

與之相比,日本的最後一個要求最為過分。

這個要求與資源無關,至少與美國的資源無關,卻更加敏感,也更加考驗美國的政治底線。(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readnovel。,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