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初見張憲(2 / 2)

驚宋 幻影新晨 1449 字 2022-09-20

岳雲這時方仔細打量了一下岳飛,雖然之前在接十二道金牌時他也見過岳飛一面,但那時他才剛剛穿越而來,腦子渾渾噩噩的,根本沒注意看這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究竟長何樣子。

只見面前的中年男子皮膚白凈,濃眉大眼、鼻直口方,國字臉,留著幾綹長須,相貌甚是威武,黑白分明的雙眸正仔細地看著自己。他戴著一頂精鐵頭盔,身披一身白鐵鎖子甲,在這鎖子甲的正中間還有一個明晃晃的護心鏡。他只是氣定神閑地坐在大帳內的一張椅子上,卻自然有一種統帥大軍多年的凜然氣度。

看著岳雲和張憲上前行禮,岳飛才微微露出了一絲微笑,他和藹地對兩人說道:「雲兒、循禮,你們坐下吧。」

待親兵給兩人搬來椅子坐下後,一名頭戴綸巾、身穿鶴氅,面色白凈,下巴上長著五綹長須的中年文士方說道:「元帥此次叫大家來,亦是事出有因,近日,穎昌、偃城、鄭州、陳留一帶的百姓均遣人到我軍中,要求隨大軍南返,最近兩天,已有不少百姓留滯朱仙鎮上,意圖於月隨軍撤退。只是,隨行百姓增多之後,我軍准備的時間亦將會增加許多,一個月的緩撤期已是遠遠不足。況且如若百姓隨我軍南返,糧草短缺之窘亦讓我軍左右為難,據下官的估算,僅上述四地的百姓人數就達二十余萬,且近日還在不斷增加中。眼下尚未秋收,百姓的存糧亦大多被金軍劫走。如百姓隨我軍撤走,糧草問題勢難回避。此事如何應對,還請大家一起商量斟酌。」

岳雲看著這一臉精明,宛如諸葛亮再世的中年文士,心知這就是岳飛的軍師,行營後護軍參議官李若虛了,他的弟弟就是在靖康之難時,隨徽宗皇帝被擄到金國,因怒斥金國大太子粘罕被殺的吏部侍郎李若水。

在歷史上,此人是岳飛的第一智囊,為岳飛出謀劃策多年,岳家軍的後勤供應,內部調拔運轉的很多工作都是他的功勞。

李若虛說的情況,在座的岳家軍將領都有所耳聞,這些天來,附近城鎮的百姓在得知一個月後岳家軍就將撤離,且朱仙鎮的百姓已決定隨同南返的消息後,紛紛扶老攜幼來到岳家軍大營,要求一起隨軍同返大宋,免遭金軍欺壓蹂躪。

現朱仙鎮內外的各地百姓越積越多,人數已達數萬人,按這個趨勢,一個月後甚至可能突破二十萬。這可是件很棘手的事。

眾將皆知,帶這么多百姓南返,會給岳家軍帶來不小的麻煩,如遇金軍趁機進攻,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將會成為岳家軍極大的包袱和拖累,他們一旦混亂逃跑,就會沖散岳家軍的陣形,影響戰斗。

況且就算金軍不來進攻,這么多人的吃飯及安置也是一個大大的難題。可以說,單憑岳家軍本身是根本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的。

不過,若要不理會此事,立馬南撤,又和岳家軍長期以來的立軍宗旨相違背。

岳家軍北伐的目的就是要光復中原,解救受金人欺壓的漢人百姓,現在北伐不成,飽受金人欺凌的漢人百姓要求一起隨軍南返,豈能對這些一心歸宋的百姓坐視不理,只管自己一溜煙跑掉。

這時,那脾性暴烈如火的牛皋當即便叫道:「元帥!這種情況俺們還撤什么啊?馬上就秋收了,要撤也是等秋收後再撤啊!這段時間正好留給百姓處理變賣田宅財物。不然,大伙兒沒飯吃,餓也餓死了,還如何走路啊?」

牛皋的話音剛落,李若虛卻輕搖折扇道:「牛將軍此言差矣,現雖糧草緊缺,但只需後方能及時運來糧食,卻也不算太過為難之事。眼下最大之難題還是撤軍期限太緊,百姓有的要收拾家中細軟,通知親朋好友,有的甚至還想遷墳、變賣田宅。這些雜七雜八之事可不是一月內就能完成的。如若我軍超過一個月的期限還未撤回鄂州,就會落下一個抗旨不遵的罪名,徒送把柄於朝中奸臣。亦讓元帥難以自處!依下官之見,不如先行撤軍,至於百姓南返及安置之事,恐怕只有暫且推後一步了。」

李若虛的一番話,除牛皋等幾個脾性暴躁,性格魯直之人,大多數將領都點頭稱是。他們雖然也不願撤軍,但在不撤軍就會落個「抗旨不遵,不聽號令」的罪名時,他們還是願意選擇遵守聖旨的,雖然當地的百姓們也令人同情,但這卻不足以讓他們去冒違抗聖旨的風險。

但眾人都沒想到的是,這時岳飛卻臉色沉重地說道:「收復中原,解救百姓乃是岳某一直以來的心願。現官家的旨意雖要執行,但岳某又豈能眼見百姓因我等撤軍而再陷於金人之手?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我軍定當待百姓准備妥當之後,再行南返之事!」

眾將領這時一聽都呆住了:違抗官家十二道金牌傳來的軍令和聖旨可是殺頭的大罪啊!元帥昏頭了?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