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呂宋州成立(2 / 2)

驚宋 幻影新晨 1563 字 2022-10-29

胡雪松的那些要求他也研究了一下,所需開采提煉工具,按清單上的地址和店鋪去找尋,倒是不難買到。但找尋采礦煉礦的人才卻是比較難辦了。

不過胡雪松顯然也知道岳雲不可能認識多少這方面的人才。他於是便開了一張人員名單,大都是他家族以前采礦所雇佣的匠戶和工人。只是隔了十多年了,這些人要找起來可能比較費力。

岳雲見這張人員名單也覺頭痛,那些有正式名字的人還好說,但有些人連胡雪松也不知道名字,只知道口音和年齡,那些人平時叫的都是外號,什么二狗子,老張頭,三娃子之類的,這樣的稱呼卻叫人如何去找?

他暗忖只有拿回去交給鞏月漓,讓她去傷腦筋想想了。

將呂宋島上的一切安排妥當後,已是七月了。岳雲在留下五百兵丁駐扎之後,便率艦隊返航台灣。

呂宋與台灣很近,當中只隔一道兩百余里寬的巴士海峽,不過岳雲的艦隊是要去台北,因此需要從台灣島的南面航行到北面去,這樣一來,又多了三百余里路程。於是,他足足用了四天才回到台北。

到了淡水港碼頭,岳雲只覺港口似乎比兩個多月前出發時更繁忙了。碼頭進行了擴建,可以多停泊五六艘船了,碼頭停泊的船只以大宋的車船為主,但日本的安宅船,高麗和南洋諸國的船只也不少,甚至他還看到了一艘阿拉伯帆船。

淡水港的商家也比之前多了一些,但主要都是出售航海用具,糧食淡水,以及提供倉庫和裝卸貨物服務的商家。其他如客棧、飯店、青樓、當鋪、大宗貨物交易等場所均移到了臨近的台北城內←個淡水港都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踏上碼頭後,岳雲還見到了一些從沿海過來的移民,正好奇地圍觀著碼頭上貼的公告,那上面寫著在台灣應該遵守的法律和各項規章制度。成為島上居民後享有的權利和義務,他們可以領到什么必需品,然後應該上繳什么稅收,出現糾紛後到哪里告狀,都一應俱全♀些新移民正聚精會神地看著這公告上的介紹,了解他們今後的家園與大宋朝廷轄下其他地區有什么不同。

這時,岳雲注意到,兩名著文士打扮的年輕人正指著公告上的內容激烈地爭辨起來。其中似乎隱約提到了自己的一些政策,他於是心下好奇,便湊了過去。

只聽其中一名二十余歲的粗壯少年正對另一名十七八歲的清瘦少年說道:「二弟,你看這台灣府竟然規定,從事種田耕作不但稅賦減半,還由官府發給種子、農具≌割糧食後,官府還按市場價從農民手中收購,難怪如此多的人都往台灣跑,咱們紹興附近不少農民都准備過來了。爹爹還的是騙局,讓我們過來看看,沒想到一上碼頭就真看見了這蓋著官府大印的公文,看來是真的了!」

那名十六七歲的清瘦少年卻是搖頭道:「我想,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台灣府的稅收如此優惠,雖有此府新立,急需吸納移民之故,但承擔的義務必然也不少。你看這公告中的義務欄就有一項:年滿十六歲的男子,每月均需抽出三天參加各村寨廂軍的軍事訓練,一待島上遇上突發情況,必須到地保處領取盔甲武器,臨時加入廂軍♀樣一來,不是意味著我們就成了半個士兵嗎?這項政策倒頗似前唐的府兵制。」

他那兄長思量了片刻,也點了點頭道:「府兵制的優點在於成本便宜,不需要特別供給士兵軍餉,戰時為兵,平時務農。一待有事很快便能集中起一支數目不菲的軍隊。但缺點卻是士兵軍事訓練較少,加之平時多在種地,兵員作戰素質較差。

所以我朝一直實行的募兵制,奉行兵在於精而不在於多的准則。只不過,這些拿軍餉的士兵似乎也不見得作戰有多勇猛啊!」

不過他說到這里就不敢再說了,再說就是對朝廷的制度不滿了。雖然宋朝風氣開放,可以評論朝政,但對於朝廷官員來說,總是誹謗朝政的書生自然是不大喜歡的。他二人初來乍到,自然也不想讓這些言語傳到當地官員耳中去。

只不過他們卻不知道,這番言語早被一旁凝神傾聽的岳雲聽了個一清二楚。

看最快更新,就來

(全文字!更新小說我們最快!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