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臨安廷議(2 / 2)

驚宋 幻影新晨 1048 字 2022-10-29

馬擴的話自然得到了一大幫主戰派官員的響應。

堂下頓時響起一片「臣附議」的附和聲。

不過趙構卻是皺了皺眉頭,沒有表態。

這時,一個聲音叫了起來:「臣反對!」

眾人往聲音來處一看,正是那新科榜眼秦熺。

秦熺早已得到父親秦檜的授議,了解到趙構現在最想的是什么,最怕的又是什么。他大聲說道:「我大宋目前面臨的形勢,其實和二十年前頗為相似。先帝當年亦是想圖燕雲之地,馬大人見遼國正被金國打得狼狽不堪,便提議聯金攻遼,占領燕雲十六州。並親自與金國簽訂《海上之盟》。可誰料金國滅遼之後,聲勢大張,幾年之後便南下攻我大宋,以至我大宋蒙受靖康之難,二帝被擄上京……」

他這話一出口,馬擴一張老臉便漲得通紅,當時與金的「海上之盟」雖然是他去談判的,但卻是出自宋徽宗的授意。不過此時他怎好把這過錯推在先皇身上。

秦熺目光投向四周,接著又道:「眼下的形勢其實正和當年一樣,只不過金遼之間的實力對比對調了一下。現遼國領土西起咸海。東到河套,北至大漠。南抵隴右,據目前探子的報告,遼軍在收編了西夏的漢軍後,僅在西夏的兵力便達三十萬以上,且全是能征善戰之騎兵。而金國雖然總兵力號稱百萬,但他們要分駐各處城池,還要留足兵力對付我們,能夠用於與遼國作戰的兵力頂破天只有十多萬人。而且金軍中還不少是契丹人、奚族人、渤海漢人等遼國舊屬。真打起來,他們不投降就算是好的了。且河套距幽燕只有五百余里,離我大宋邊境卻有千里。如果不出意外,燕雲十六州只怕多半會落在遼國手中。所以,如果我國和遼國結盟,最好的結果也就是恢復到宣和年間的邊境,雙方以白溝河為界。」

眾臣這時皆不禁嘆服,這秦熺以前聽說是個花花公子,好色之徒,沒想到現在卻轉了性,竟然將局勢分析得如此透徹,就讓張浚也有些刮目相看了。

只不過他們怎知,這是秦檜為了讓自己兒子出頭,將一群幕僚研究了好幾天的分析結果以秦熺之口說出來而已。

萬俟卨也是深知內幕之人,他便假意不解道:「秦大人,這不是很好嗎?我國收復二十年前的失地,還都汴京,正是遂了天下百姓之願啊!免得有人老是攻擊朝廷不肯北伐。」

秦熺微微一笑道:「其實無論遼國還是金國,都是北方胡人,對我大宋均有不軌企圖。眼下他們正在死磕,如果我們助遼攻金,當遼國滅亡金國後。難道他們就會就在此收手,不再南下了?也許現遼帝耶律大石是個重信守諾之人,他在世的時候遼國不會南侵,可他死了之後呢?那就難說了。我們可別忘了。金國在完顏阿骨打在世時,也一直未南侵,但阿骨打逝世之後,金太宗即位,第二年就南下攻我大宋。有誰敢擔保耶律大石的兒子也能一直遵守盟約不再南侵?」

秦熺的一番話,讓主張與遼結盟的一幫主戰派大臣們頓時啞口無言,感覺無法反駁他的話。

張浚見勢不妙,思量了片刻後,方出列道:「秦大人此言看似有理,其實乃是憂慮過度了,眼下離滅金國的事還早呢,何必考慮那么遠的事……」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