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臨安城破(2 / 2)

驚宋 幻影新晨 1555 字 2022-10-29

趙構為了活命,自然是一一照辦。並命自己最寵信的兩位太監曹公公和王公公,分別去采石磯和建康宣旨。

王公公說完目前的情形之後,方一抹眼淚道:「李將軍、魏將軍,大宋已經亡了,官家投降了!諸位將軍已經盡到了最後的努力。朝廷亦不會再怪罪你們沒有死戰到最後一人了!眼下大勢已去,我等還是順應天命吧……」

「不行!決不能降!」魏勝立刻怒吼道。

他面紅耳赤道:「如果金國的皇帝是漢人,我魏勝也就認了,就當成是大宋天數已盡,改朝換代而已。但完顏亮這韃子皇帝卻是女真人。女真人這二十年來,侵我大宋,毀我家園,殺害我漢人百姓,在我中原大地犯下了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難書!我決不降金!」

「對!我們決不降金!」李顯忠和他身邊的一干宋軍將領也立刻響應道。

王公公見著這一幕,卻是有些驚慌失措,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他沒想到魏勝竟然不聽從皇帝的命令了。

「李將軍,眼下我們還有五萬多人,我想從海上進攻臨安的金軍數量應該不人太多。如果我們這五萬多人殺回去,說不定能殺金人一個措手不及。萬一能救回官家。豈不就可以扭轉局勢了嗎?」魏勝突然靈機一動,想了一條計策。

李顯忠微微一思量,便點了點頭道:「好!李某就舍了這七尺之軀,隨魏將軍拼一把了!就算長江防線失守了,我們如果能奪回臨安,大宋依然還有一線希望!」

兩人於是將目前的情況告知了部下,表示將率軍回返救臨安。而他們所屬的士兵大多也安家在臨安,絕大部分都願意隨同救援。

兩人商議之後,便留下千余人,虛張聲勢,在長江南岸插上了許多旗幟。讓對岸金軍以為宋軍仍在。然後留守的小部分士兵又日日駕船在江上巡弋,讓金軍摸不清楚狀況,不敢驀然進攻。

如果,情況真的這樣發展下去,魏勝倒是極有可能挽救大宋的命運。因為在臨安的金軍只有五萬人,且他們的將領徐文和鍾子儀都是水軍統帥,對於守城並不擅長。這些金軍也全是水師官兵,真打起陸戰來還不及宋軍。

更何況臨安城內被俘的三萬宋軍還隨時有可能起來反抗。城中百姓也仍然心向大宋。如果真的發現宋軍援軍出現在城外,極有可能發動暴亂,打開城門迎援軍進城。說不定趙構便又能苟且偷生多年了。

不過,因為一個人的決定,卻讓大宋的命運從此滑向了深淵。那個人便是紇石烈志寧。

紇石烈志寧在分三路過江,一舉擊敗王德後,他就得到了完顏亮在瓜州渡江作戰失敗的消息。

原本他的副將白彥敬建議其向東進攻建康至鎮江一線,以接應完顏亮過江。但紇石烈志寧卻道:「待陛下過了江,南朝皇帝聞知此事,豈有不跑之理?當年因趙構小兒逃到海上,才使四王爺『搜山檢海』的抓捕計劃落空。讓宋朝又延續了二十余年。如果此次我們又讓趙構跑掉,只怕再用二十年也未必能完全滅宋!」

白彥敬一想也是,於是便問道:「那依將軍之意,應當如何呢?」

紇石烈志寧一指地圖上的臨安道:「我們直接南下,以輕騎直奔臨安,中途的宜興、湖州等城池皆繞過。當我們的大隊騎兵出現在臨安城下時,宋軍的抵抗意志必將隨我軍的到來而崩潰。屆時,我們就是金國的第一大功臣了!」

不過,他也想到,不去策應一下完顏亮也的確說不過去。於是紇石烈志寧便讓白彥敬率五萬軍隊向東攻打建康,自己則和熟悉江南地形的漢軍將領孔彥舟、李成乖,率騎步軍十萬人,直撲臨安。

雖然從采石磯到臨安比從鎮江到臨安遠,但由於金軍多為騎兵,因此紇石烈志寧的六萬騎兵反而比魏勝先進了臨安城。只有孔彥舟率領的四萬步軍還落在後面。

徐文和鍾子儀攻下臨安後,原本心中一直有些戰戰兢兢。畢竟自己只有五萬人,還多是水軍官兵,而臨安卻是一座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四周又全是宋朝的州府,雖然兵力不多,又都是戰斗力低下的廂軍。但萬一集合起來,援救臨安,只怕自己也有手忙腳亂半天。他唯恐自己守不住,一直待得紇石烈志寧率六萬騎兵趕到後,才總算放了心。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