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二)(2 / 2)

驚宋 幻影新晨 1555 字 2022-10-29

鍾子儀自然也反應了過來。但他隨即便想到,在爆炸之前,他和白原都在注意觀察敵艦行動,根本沒看見他們拋射炸彈過來啊!這是什么火器啊?竟能讓自己的戰艦神不知鬼不覺地發生大爆炸。難道就是宋軍的火炮?可炮彈怎么會爆炸呢?又不是炸彈。在他的意識中,以為火炮的炮彈都是實心彈。

他驚駭的看著遠方的岳家軍戰艦,再沒有戰前躊躇滿志的驕態。

台灣的戰艦經過這兩年的發展進步,在武器和航行速度上有了極大的改善。已經遠遠超出這個時代的一般戰艦了,可以稱為炮艦了。

就像騎兵絕不是讓步兵騎匹戰馬就可稱為騎兵了。同樣的。真正的炮艦也絕不是把火炮搬上車船了就可稱為炮艦了。它需要艦船、火炮和水兵三個要素的結合。

雖然台灣的戰艦全部都裝備了螺旋槳,讓航行速度大幅度提高。但後來在實踐中,楊月和李寶便發現。當船只航行速度過快時,因劇烈的顛簸。導致不安全因素太多,有時甚至出現船體某些部位脫落散架的情況發生。畢竟這時候的船只都是木船,並不象後世螺旋槳問世時,都是鐵船為主了。

而木船的堅固度有限,橫向強度不夠。難以承受側舷十多門大炮的後座力。估計這些炮一次齊射。船身就會散架。因此,在高宣設計戰船時,岳雲便建議他在建造船體龍骨和支架時,用精鐵打造,而建造底板、甲板、船舷、船艙等部位時才用木板。這樣便很好地解決了木船船體堅固度不夠,不能承受過快船速及火炮後座力等問題。

在高宣設計新型戰艦時。岳雲還參考了近代流行的軍艦作戰三要素:火力、機動力、防御力。

火力即戰艦的攻擊力。配備的是前裝鐵制火炮,或者青銅大炮。主要采用舷側開炮窗的辦法。從船頭到船尾一溜排上十幾門火炮,他已經放棄了在甲板上安置火炮的打算,因為這樣在下雨天時,火炮就沒法使用了。但在甲板下的舷艙內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機動力也就是戰艦的速度和靈活度。這點在以螺旋槳為主、車船漿葉為輔作推動力的台灣戰艦上已經不存在多大問題了。現在的水師艦只,在航行最快時,可以達到一個時辰四十里,遠超其他國家最快的戰船。

防御力也就是指戰艦防備敵方攻擊的能力。畢竟作戰時敵方是不會呆在原地讓你打的。他們也會想法設法攻擊己方艦只。

不過,在這點上,岳雲卻沒有太大的擔憂。就目前水師火炮近三百步的最遠射程而論。如果能依仗速度始終和敵船保持距離。敵艦上的什么拍桿、沖角、床子弩、火箭、拋射式瓦罐炸彈全沒效果。

不要說台灣水師的戰艦上還有一定的裝甲防護,就算這船是紙糊的敵人也沒法攻擊到。只要別讓敵人靠近打接舷戰,遠遠地躲在敵人射程之外。就能保證只有自己攻擊到敵人,而敵人卻無法攻擊到自己。

所以,根據岳雲的建議,高宣設計新型戰艦的思路便以機動力為第一、火力第二、防御力則最後考慮。

而最終出台的標准新式戰船船型,則和大宋以前傳統的戰艦有了很大不同。戰艦較長,較窄,作戰方式以炮戰為主,在船舷和甲板上裝有一層裝甲防護板,以抵御敵艦的炸彈和火箭、床子弩等利器攻擊。船只排水量約五百噸。

本來,按李寶的意思,希望在戰艦上裝備兩層炮甲板艙室,以彌補甲板上不安設火炮造成的火力削弱。

但楊月卻認為加強機動力和持續航行力比火力更重要。依台灣水師目前的實力,已經足以擊敗其他國家的戰艦隊,再增大火力也是大炮打蒼蠅而已。所以最後還是只采用了一層直通式炮甲板艙室。

這樣一來,因為少安置了一排火炮,便能多騰出一些艙室裝載彈葯及食物飲水,使戰艦的續航能力及作戰能力大大提高了。他們便能夠承受更多火炮齊射的後座力。只不過,饒是如此,楊月也不敢讓所有火炮同時開火。只能按順序依次射擊,不然船只依舊受不了。

最後定型的標准戰艦,在艦只兩側各開有二十個炮窗。每個窗口裝有一門火炮。全船裝炮四十門。每門炮的炮手有四名,一名點火,兩名抬炮彈,一人觀察。再加上五十名水手。每艘戰艦上的水兵共一百三十余人。戰船在滿載之後,可連續航行三個月。

不過,雖然剛才的第一輪齊射,便擊沉了敵艦兩艘,重創三艘,連鍾子儀和白原所在的旗艦也中了一發炮彈。楊月卻是極為不滿,因為她發現自己這旗艦中華號,十發炮彈射出去,才命中一發。這樣低的命中率連平時訓練時都不如,不禁大為惱火。(未完待續)!~!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