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德昭朝廷(2 / 2)

驚宋 幻影新晨 1621 字 2022-10-29

只不過刑部的職責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但主管全國刑事、民事案件的偵察,還要負責對全國衙役進行業務指導、考核。應該說它更象是後世的警察局了。所以,它原有的審理案件的權利被剝奪了。所有的案子都必須交由新成立的法院進行審理。

而新成立的兩個部在外人看來職權也不小。軍部主管全**隊的訓練、作戰,以及開辦軍校,進行軍事技能培訓,同時要針對周邊國家和地區擬定作戰計劃。軍部的尚書則毫無懸念地落到了張憲身上。軍部侍郎則為虞允文,下面又分為陸軍部和海軍部。部長分由陸文龍和楊月擔任。

從軍部和兵部的區別上看,軍部的主要官職由武將擔任,兵部則由文官擔任。避免文官不懂軍事,卻對訓練和作戰瞎指揮。同時,軍隊的新兵招募、武器糧餉發放、退伍軍人安置卻又掌握在文官手里,避免武將將國家的軍隊變成了自己的私軍,以至於後來成為藩鎮的可能性。

情報部則負責國內外情報的收集、刺探,同時對國外的間諜和潛伏在國內的奸細有權予以逮捕,但判刑則仍需交由法院進行不公開審理。部長依舊由鞏月漓擔任,但副部長卻換成了陸游,而非鞏義和鞏勇,這讓眾人不禁有些猜測。

監察部則主要負責對全國官員的檢查、偵察及瀆職行為查辦。部長由清流中的著名人物,前御史中丞何鑄擔任,副部長則由王童擔任。監察部類似於過去的大理寺和御史,但監察部依然不能自己審理案件,只有起訴權。他們查獲的案件也只能交由法院統一審理。

除了這九個部之外,還設有法院和議會兩個機構。法院自不必說,就是負責全國所有案件的審理,不管是民眾告的民事官司,還是行政官司、軍事官司、商事糾紛,官員貪腐等等都必須由法院進行審理,並采用兩審終審制。最高法院院長則由原海外都護府的法院院長張擇端擔任。他已經在這個位置上干了兩年多了,對於案件的審理和程序算是得心應手了。而各地州府縣的法院院長則由當地通判兼任。

而議會則是個讓很多人都感到無比新鮮的事物。除了台灣系的官員對此有些了解外,其他官員和民眾皆不知這是個什么機構。而聽岳雲解釋後才明白過來。這就相當於一個民間代議組織。就象當年許多太學生公車上書給皇帝一樣。為這類事情的發生設置了一個常設場所。民間百姓對朝政有什么建議都可以在議會里向議員提出,再由議員向朝廷各部轉達,而朝廷各部必須在規定時限內給當事人作答復,不然將被監察部追究瀆職罪。

議會的議員由各省民眾投票選舉產生,任期五年。目前朝廷控制的省份暫時劃分為江南省(含蘇南和浙江)、福建省、台灣省(含台灣、呂宋、琉球、紅河)、廣東省和廣西省。議席分配則是按各省人口比例而來,暫定總數為一百人。以後等朝廷控制區域增加了,再增加議席。而議會的議長則由議員選舉產生,超過半數即能擔任,負責主持議會工作。有五分之一的議員提出,便可產生罷免議長的提案,超過半數議員同意,則可罷免現任議長,進行改選。

雖然現在看來,這個議會沒有什么實權,但岳雲卻是想通過議會的設置,在中國歷來的**土壤中,種下一粒民主的種子,以後如果真的有那個機會,在中國實行民主制度,也未嘗不可。

這一系列官職的分配,都是商量了三天三夜才討論出來的結果。其中不少清流對於岳雲的三個老婆都在朝中擔任要職甚為不滿,但他們的人數畢竟沒有台灣系的官員多。而且岳雲現在手握兵權,李雨柔、鞏月漓和楊月又都有以前的工作成績擺在那里,他們最後也不得不同意。

但為了求同存異,岳雲也被迫讓出了幾個部的尚書職位,李雨柔、薜源、虞允文、王童等最後也只擔任了侍郎,沒有擔任尚書。

新成立的德昭朝廷,除了對原有的中央和地方制度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又將原有的督察院、御史、大理寺等機構全部撤消,並將言官、監察官等全部納入議會的范疇,稱要進言直接去議會即可。而所有案件全部由法院進行審理,避免了以往各州縣府,刑部、大理寺、御史均有權審理案子,造成多頭管理,冗員臃腫的情況。

這樣一來,極大的精簡了政府機構,提高了政府的運作效率。由此也使得政府官員的職責變得更加的明確。在地方上,則將行政區劃分為省、州、縣三級。各級都設有政府、法院和議會三個機構。

而這方面的改革在宋朝較其他朝代更為容易,因為宋朝的地方政府本來就設有知府和通判兩個職位,一個主行政,一個主司法,所以推行起來沒有什么阻力。同時因為有了議會這個機構,減少了百姓動不動就到衙門反映問題,使官員疲於應付的情況。讓各地官員還是較為擁護的……(未完待續)!~!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