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朱熹的見解(2 / 2)

驚宋 幻影新晨 1565 字 2022-10-29

當岳雲微笑著向他打招呼時,朱熹只覺頭都有些暈呼呼的了。他作夢也沒有想到,這位大人物竟然是岳雲。

那老師給他們兩人奉上茶水後,很知趣地離開了。

「漢王,沒想到會在這里看到你,實在太讓我意外了!」朱熹激動地迎了上去,向岳雲拜倒行禮。

岳雲連忙將他扶了起來,微笑道:「朱兄弟多禮了!這里是學院,又不是在官場上,你不必太過拘謹!」

能見到自己崇拜的英雄,朱熹心中實在是欣喜若狂。

兩人坐下後,朱熹方迫不及待地問道:「漢王,您怎么會想到來這里找我呢?」

「哦,是這樣的,今天本王偶然路過這里,便想趁機了解一下臨安學院的情況,隨便想聽聽你們這些學子對新科舉考試的意見和想法。」岳雲淡淡道。他並不想和盤托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朱熹卻是依舊十分高興,他欣喜道:「其實,象臨安學院這樣的高等學府早就應該設立了。之前在金軍南侵前,家父也曾向太上皇提出過,但太上皇似乎對此並不感興趣。如今漢王在各地設立了學堂,在臨安設立了學院。和朱某以前所想的將教育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的教育不謀而合!」

「哦?說來聽聽!」岳雲一聽,不禁大感興趣。他可知道朱熹除了是程朱理學的創始人外,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教育家。

在原本的歷史上,朱熹於公元1178年在廬山創辦白鹿洞書院,廣收門徒,並制定了學規。即: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博學之,審問之,謹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為學之序」。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的「修身之要」。

「政權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處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接物之要」。

這個「白鹿洞書院」後來成為中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而其「學規」則成為各書院的楷模,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朱熹見這大宋的實際掌權者如此重視他的想法,亦是十分高興,於是便侃侃而談道:「朱某認為,應把一個人的教育分成『小學』和『大學』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階段,兩者應有不同的教育任務、內容和方法。在下以為:八至十五歲為小學教育階段,其任務是培養『聖賢坯璞』。鑒於小學孩童『智識未開』,思維能力薄弱。所以,小學教育的內容是『學其事』,讓孩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具體行事,懂得基本的倫理道德規范,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學習初步的文化知識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應強調先入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動,能激發興趣;以《須知》、《學規》的形式培養兒童道德行為習慣……」

岳雲聽得十分驚訝,這已經和現代的小學教育方式很接近了。他立刻又問道:「那大學呢?」

朱熹見岳雲一臉欣賞的表情,頓時大受鼓勵,忙接著說道:「十五歲以後的大學教育,其任務是在『坯璞』的基礎上再『加光飾』,把他們培養成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與重在『教事』的小學教育不同,大學教育內容的重點應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對於大學教育方法,在下以為,一是要重視自學,二是要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之間的相互交流。真理越辯越明……」

岳雲越聽越驚喜,感覺這些歷史名人果然不同凡響,這朱熹在教育方面的天賦的確高於常人。如果他能拋去後來搞的那套「程朱理學」的理論,改為宣傳法治、民主、開拓、殖民、契約等思想精神,則對改造漢族的血性,和搶先世界其他國家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殖民擴張大有好處。

待朱熹說完之後,岳雲方微微一笑,凝聲道:「朱兄弟,你可否有意擔任禮部侍郎,分管教育?」

「什么?禮部侍郎?」朱熹幾乎以為是自己聽錯了。自己父親朱松可是為官了二十多年,才混到這個正三品的高官職位的,自己才十七歲,就擔任如此要職?

朱熹不禁低聲道:「漢王,朱某十分感謝您的賞識……不過,您覺得這是不是太草率了點呢?一來我的歲數太小,二來沒有官場經驗,三來這個職位現在應該是清照大家在擔任吧!小生未立寸功,更沒有什么資歷德望,如何能擔任此要職呢?」

這也難怪朱熹對自己沒有信心,十七歲的禮部侍郎,在大宋可是頭一遭,沒哪個官員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擔任這樣的要職。!~!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