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國號大漢(2 / 2)

驚宋 幻影新晨 1548 字 2022-10-29

虞允文提議叫「吳」,理由是現在大宋的最重要根基是江南一帶,民眾皆說一口吳儂細語,且以前三國時期,孫權曾建立吳國。

而陸游卻站出來反對,稱南北朝時期,盤據江南的還有齊和梁兩個朝代,為什么不叫齊或者梁呢?

後來還是朱熹的意見,得到了岳雲的贊同,而平息了這場爭論。

他說道:「陛下先封漢王,再登基為帝,理應以『漢』為國號。隋、唐兩朝的開國君主楊堅和李淵皆是先封隋國公和唐國公,後建隋、唐兩朝的。我們也可以此慣例照辦!且咱們都是漢人,以『漢』為國號也有利於以後北伐中原時,號召當地漢人百姓!」

岳雲也深以為然,他當即就拍板道:「朱大人言之有理!國號就定為『漢』吧!」

國號定下來之後,便要確定年號,眾臣提出了幾個年號,最後終於敲定了一個叫「永興」的年號。

對於年號,岳雲倒是沒什么追求,那些大臣要用什么年號,就隨他們折騰去吧。

朝中群臣商量之時,大理寺監獄內,何鑄、張擇端、范同、薜弼等人卻是面如死灰一般。

雖然眾人並沒有呼天喊地、捶胸頓足著大聲苦鬧。但外面獄卒眉開眼笑地談論岳雲的登基一事,卻像鐵錘一般不斷地打擊著眾人漸漸脆弱的神經。似乎是再也忍受不住這種掙扎等死的壓力,脾氣剛烈的何鑄第一個打破了沉靜說道:「大宋已經滅亡了,聽獄卒說,秀寧公主已經宣布皇室將大宋的皇位禪讓給岳雲,三日後,岳雲就要舉行禪讓儀式和登基大典了。我等身為宋臣已無顏苟活於世。諸位大人,我們以死殉國,陪伴先帝,以全名節吧。」

眾人聽到此話,皆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何鑄說的話他們並不是沒有考慮過。只是,當真的要面對死亡之時,這些注重名節的士大夫依舊會猶豫會害怕。

他們發現,其實這一切早已注定了。這幾年自己這些人與民眾越來越脫節了。總是沉浸在自己編織的夢想中罷了,以為以皇帝的名義,振臂高呼,就有很多人來投靠。可從如今百姓對禪讓之事如此高興的反應來看,天下人只怕十之**都是擁護岳雲的。

如今夢醒了,一切也就該有個了斷了。身為士人的自傲讓他們不得不選擇自盡來保住自己的名節。意識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之際,這些大臣皆不禁悲由心生。他們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想到了自己的妻妾,更想到了民間還遺留的一些太祖後裔,不知道岳雲即位後會不會對前朝皇室趕盡殺絕。

在何鑄的帶頭下,他們將衣服撕成布條,掛在了房間的梁柱上,然後將脖子伸進了繩套……

第二天,朝堂之上,岳雲已經和趙瀅兒坐在了一起,雖然他還沒有正式加冕,但在眾臣眼中,已經是皇帝了。只不過,岳雲還是讓大家不要叫他陛下,而仍稱漢王,以免落人口實。在宋朝評議之風甚為開放的時候,這一些枝節之事,也容易被一些鑽牛角尖的文人認為是越禮行為。

今天朝會上討論的事情便是以誰為相之事,岳雲當了皇帝之後,自然就不會再當首相了。而眾人圍繞著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又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在群臣的討論中,共有三位人選。一位是虞允文,一位是薜源,一位是陸游。

岳雲認為,他們三人從能力上來說,都絕對能夠勝任。而他最中意的,是三人中最年輕的陸游,此人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軍事還是謀略,是朝中百官中,綜合能力最強的一位。

但陸游的弱點便是太過年輕,現在也不過二十五歲,威望差了一些。

而薜源雖然能力也很強,歲數也合適,四十余歲正是擔任高級官員的黃金年齡,年富力強,經驗豐富。且薜源也是文官中難得的幾位懂軍事和外交的人才。

但對薜源來說,最大的不利便是他的出身,他出身海盜,這在很多清流眼中,是當過「賊」的人,顯得身家不清白。因此反對他為相的人亦是不少。

於是,虞允文便最後脫穎而出,成為了大家皆能一致接收的人物。他是文官,卻是軍事型的文人,懂軍事,懂謀略,在內政和外交上稍差。不過有劉一寧和重新得到重用的老外交官馬擴輔佐,想必也問題不大。而且他的父親亦在四川官場當官多年,算是一個官宦世家了,又是最早跟隨岳雲的人,無論是台灣系的官員,還是大宋本土的官員,都能接受他。

在眾望所歸之下,虞允文便被確定為了新朝的第一任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