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號中華(2 / 2)

驚宋 幻影新晨 1537 字 2022-10-29

國號定下來了之後便是定年號。而這年號卻是很快就商量出了結果。

耶律普完索性就提議,既然國號叫中華,那年號不如也跟著叫中華,今年就叫中華元年,以後就一直這樣傳下去,不用每一個皇帝登基都換一個年號,免得後世之

人查詢麻煩。

這個提議岳雲深以為是,當即表示贊同。兩國群臣見自己的皇帝都同意了,自然也不會有什么意見,於是年號采用中華紀元的制度也就確定了。

國號和年號確定之後,便是談判都的所在地了。

遼國一方堅持要求都定在燕京,他們的理由便是,漢國的百姓為漢人,而燕京的百姓也多是漢人,且燕京在如今漢遼兩國的邊境線上,東面是遼東,北面是大漠,西面是河套、西域、南面是中原,離海岸線亦只有一百多里。是最佳的都選擇。

而漢國一方的大臣則認為,燕京的居民雖然是漢人,卻心向遼國,如果以燕京為都,不免有胡化的嫌疑。而且此地還是一個苦賽之地,居住在這里不免要受苦。

當然,這些話他們亦只敢在心中腹誹,表面上還是擺出了許多光冕堂皇的理由。說燕京位置偏北,離新國家南面的領土,如澳州等地,在一萬多里路程以上,且當地氣候寒冷,雨水稀少,且經常鬧沙塵暴,氣候不適應當都雲雲。

但他們未料到,遼國一方態度卻是極其強硬,表示如果不讓燕京當都,他們就拒絕繼續談下去。這讓漢國一方的大臣有些猝不及防。

對於岳雲來說,倒是無所謂。因為燕京也就是後世的北京,自金以後,歷經元、明、清、及至後世的共和國,都一直是中國都。所以,對於燕京成為都,他是沒有多少抵觸的。

而且,在他看來,以燕京為都,也未必沒有好處。

一來,可以加強對北方內6的影響,畢竟都對於全國百姓的吸引力是很大的,人才、資源、金錢都會向燕京流動,加北方的經濟展,有利於自己開遼東和塞北。

二來,有利於自己將來針對蒙古的軍事行動。畢竟燕京向北幾百里便是進入大漠了,以燕京為都,出兵伐蒙古,可比從臨安出要方便多了。而且兵士如果長期居於燕京,對於適合大漠的沙塵暴氣候也大有好處。

況且,岳雲認為,後世的明朝之所以要把都從南京遷往北京,便是信奉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賠款的信念,算是最有骨氣的一個朝代了。自己總不能比明朝皇帝還不如吧。

當然,自己這方大臣們心中的擔憂他也可以理解。畢竟要放棄已經習慣的,在臨安的產業,去在他們心目中的苦寒之地燕京生活,肯定是不願意的。

就在岳雲為此有些憂慮,覺得難以說服本方大臣時,辛棄疾卻偷偷向他建議,認為這正是解決遼漢兩國合並後,官員重疊,難以安置的好機會。

「陛下完全可以宣布:願意繼續作官的,就可以到燕京來當官,覺得燕京是苦寒之地,難以適應,歲數較大的官員,可以就在臨安生活,但朝廷依舊按先前的標准給俸祿,允其退休。這樣一來,官員過多的問題就將減輕不少。」辛棄疾說道。

「棄疾,你這提議倒也是個解決辦法。不過,這樣一來,帝國新政府中官員豈不就大部分成了原遼國的官員了嗎?」岳雲有些疑惑道。

「陛下,這也沒什么?如果新政府中原遼國的官員居多,反而有助於消除他們的不安心理,因為不管怎么說,帝國皇帝還是您啊!他們不是您的嫡系人員,哪怕有普完陛下在,也擔心遭到排擠呢。而如果朝中原遼國大臣為多數,他們就會安心不少……其實,只要刑部、國防部、財政部、內政部等幾個關鍵的部,一把手在我們手中就行了。」辛棄疾建議道。

岳雲聽聞之後,亦是微微點頭,他更進一步想到,由於江南一帶,士大夫的勢力很大,自己的許多改革措施也不敢施行下去,如今到了燕京,有大批遼國大臣的加入。由於他們受儒家文化的影響較淺,反而可能沒有江南文人那樣保守,民主的進程說不定反而能推進得更快一些。

「好!那就這么定了!正好我們也可以用在都這個問題上的讓步,來換取遼方在其他問題上的退讓!」岳雲一拍桌子,興奮道。

由於岳雲的讓步,中華帝國的都便確定在了燕京。

同時,岳雲還同意,新帝國的第一任相由遼國的丞相蕭斡里刺擔任,但作為平衡,新政府內閣的刑部、情報部、內政部、科技部、財政部、文化教育部等六部的部長皆由漢國一方的大臣擔任,而國防部、外交部、監察部三部的大臣則由原遼國一方的大臣擔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