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洛神賦(下)(1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45 字 2022-10-04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鑒寶人生最新章節!

讓馬老財郁悶的是,朱老他們居然在包廂,如果在大廳,看到這種情況,他還能立馬轉頭就走,但現在眾目睽睽之下,他總不能拔腿就走吧!如果真這么做,無疑會惡了朱老,那今後人家還能幫忙嗎?

哎!也怪自己剛才沒有問服務員,包廂里有幾個人!

見屋里的人都看著他,馬老財也只能硬著頭皮走了進來,並和屋里的人一一把了聲招呼。

要說,在場的有哪個人不知道馬老財的品性,不過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臉人,雖然大家對馬老財很鄙夷,不過人家打招呼,還是要給點面子回應一下的。

打完了招呼後,馬老財寒暄了幾句後,就直接說出了來意。

其實,馬老財得了《洛神斌》的消息,在座的已經全都得知了,而且他們還知道,馬老財得了東西後,就直接去了趟京城,想來是拿去做鑒定,或者出售了,現在又拿來給朱老鑒定,看來情況是很不樂觀啊!

有朋友要問,大家怎么對馬老財的行程都知道的這么清楚?這當然是任強廣為傳播的結果,好不容易有一次報仇雪恨的機會,任強當然要牢牢抓住才行。

朱老對馬老財的《洛神斌》也很是好奇,得知了馬老財的來意,就讓大家把桌子收拾一下,因為《洛神斌》太長,一張桌子還擺不下,大家也只能一點一點的看過去。

在場的諸位眼力都不錯,因此,一看到正文的筆跡,心里就驚訝起來,因為這上面的字,和真跡相比,不但形似,更是神似,如果這是贗品的話。那就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不過,要說一定沒有人仿得以假亂真,到也不見得,作為書畫鑒定專家的朱老,就知道明清時期有多位文人,模仿趙孟頫的書畫很是相像,其中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以前在博物館工作時遇到的一幅陳謙仿趙孟頫的書法作品。

這陳謙是明代人,字士謙,號訥庵逸人,姑蘇人。居於京師,能楷行書,專仿趙孟頫。華媚可人。時染古紙偽作趙書,粹莫能辨。畫亦學趙,自誇體貼,評者謂學趙畫「達六、七分之妙」。

也就是說,如果是一幅陳謙仿趙孟頫特別精妙的作品,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朱老當時遇到的那幅作品就是如此,憑他的眼力根本看不出來是仿品。最後還是從鈐印和紙張上才看出了問題。所以說,書畫鑒定還是非常的困難的,有時候鑒定一件作品的真偽,必須要面面俱到才可以。

有了那次經歷,朱老雖然覺得以用筆等方面來說,這幅作品應該是真跡,但想要確定下來,還必須要再仔細觀察其他幾個方面才行。直到一切無誤才能斷定東西的真偽。

大家慢慢的看到後面,看到鈐印和收藏印的部分,以大家的眼力來看,這四枚印章應該都沒什么問題,但偏偏的那個跋尾卻不是祝枝山的真跡,這讓大家都犯了難。

你要說這是真品吧,那這跋尾怎么說?難道有人故意在真跡上作偽?要說。這也不是沒有可能,但以古人的思維來說,這種事情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一些。

但你要說這是仿作吧,在他們看來。以書法的特點和鈐印來說,應該確實是趙孟頫的真跡,但在趙孟頫仿作眾多的情況下,你要說沒有仿的如此逼真,也不好那么肯定。

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在場的幾位對自己的眼力不是那么有信心,這種情況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邀請多位書畫鑒定專家參與鑒定,最後共同商量出一個結果。

鑒賞完眼前的作品之後,朱老就問道:「馬掌櫃,這幅作品你有沒有讓別人鑒定過?」

馬老財就下意識的說道:「沒有,沒有!您老是第一位。」

等他把話說完,心里就暗道一聲,壞了!萬一朱老頭知道我之前去京城鑒定了,那不是完了嗎?

想到這里,馬老財心里就忐忑了起來,不過他想了想,覺得在場的這些人連他買了眼前這幅《洛神賦》都不一定會知道,又怎么可能會知道自己去了京城呢?

這么一想,馬老財頓時就放下了心,就等待著朱老給出的鑒定結果。

但現實卻並不像馬老財想的那樣,因為任強的關系,在場的諸位對他的行程知道的一清二楚。因此,聽到馬老財這么說,大家心里就對他更加的鄙夷和厭惡,另外,還有一絲憤怒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