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狄仁傑,字懷英,並州法曹(2 / 2)

而後做起縣尉,一做就是十二年。

狄仁傑今年四十一了,本以為這輩子就是在家鄉並州任命,沒想到突然接到調令,升職入京。

無數地方官員,最大的夢想,或許就是當一當京官了。

且不說俸祿福利,種種待遇的提升,入京後的眼界開闊,又怎是局限於一地一洲可比?

還有在中央任職,容易得貴人看重,開口幾句話,十幾年動也不動的官品就能躍升。

再調任地方,往往也是一方明府,一地父母官!

狄仁傑自然也希望來京,但這莫名的調令,卻令他實在不解,一路上也略有忐忑。

結果真正來了長安,他才發現,李元芳的大名已是傳遍。

李公嫡孫,將門英才!

年僅十五,五品大員!

皇親國戚之外,前所未有!

刀斬賀蘭逆賊,之前看到那些再無起復可能的囚徒,也與此人有關。

靠著他,早已無人問津的衛國公府,如今也有絡繹不絕的拜訪者。

不過這位少年得志的五品權貴,似乎不喜宴請會客。

拜訪者倒是能見到面,但也只是見一面,就被客氣的請出。

坊間流傳,有人說他性情孤僻,整日就知工作。

還有人傳他高傲自大,看不起無功的勛貴子弟。

反正就是很不合群,引發了不少詬病。

評價這位李機宜,顯然不能根據年齡,而是要看他所作所為。

根據這種種信息,狄仁傑在踱步之間,腦海中已經初步構思出了一個上官的形象。

正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外面傳來幾個人的腳步聲,很快狄秋高興的聲音傳來:「阿郎!阿郎!」

狄仁傑走了出去,就見狄秋帶回來一位身材魁梧,眼神機警的年輕人。

那人邁步進來,自我介紹:「在下康猛,字勇志,涼州姑臧人,見過狄少府。」

狄仁傑還禮:「狄仁傑,字懷英,並州晉陽人,康郎君此來是?」

康猛道:「我家大人是涼州姑臧縣康縣尉,也分押法曹一職,昨日剛要驛館,大人入皇城述職,我無聊閑逛,正好聽到旁人談論狄少府,故不請自來,還望見諒!」

狄仁傑笑道:「原是如此,請!」

三人入內,席地坐下,康猛看著狄仁傑的面相,暗暗驚奇。

雖說任法曹一職的官員,不都是如自己的父親那般,相貌干瘦,目光審視,但他至今所見,也都是偏於肅然。

如狄仁傑這般面容和煦,身寬體闊的,實在少見。

這般和和氣氣,做了緝凶捕盜,懲戒不良的法曹,那些惡徒豈能望而生畏,供認不法?

不過兩人聊著聊著,康猛的神情變得鄭重起來。

人不可貌相,這位狄仁傑言必有中,見識非凡,值得結交。

他心中暗喜,外地來的官員,在長安不免遭到排斥,康猛也是會交際的,才主動上門。

先摸一摸虛實,等父親回來後再行拜訪,這一來二去就熟悉了,可以抱團。

狄仁傑看出了對方所想,也樂得多認識各地同僚。

兩人越聊越投機,說著說著,康猛不經意間就提到了涼州使節團的案子,尤其是作案手法的洞察。

狄仁傑起初有些疑惑:「狼毫筆殺人,此等機關真的能蒙騙過那位念正使么……」

後來聽到內外配合的真相,才恍然點頭,旋即臉色微沉:「吐蕃此計甚是毒辣,恐邊境不寧啊!」

康猛詫異:「李機宜當時也是這么說的,等使節團回國,肯定會在念正使身死涼州驛館之事上大做文章,再犯我邊疆!」

狄仁傑眉頭微揚:「如此說來,康郎君與李機宜是舊識了?」

康猛點點頭,由衷的道:「我曾渾噩度日,是以李機宜為榜樣,才幡然醒悟,立志要成為一位偵探,偵查線索,探明真相……正是因為他,才有了今日之我!」

狄仁傑見他語出真誠,不是奉承,不禁稱奇。

能作為別人榜樣,指引人生道路,這位上官的形象,變得更加復雜起來。

康猛感嘆完畢,也覺得不對:「聽狄少府之意……」

狄仁傑知道這沒什么好隱瞞的:「我來京是得李機宜看重,入內衛任職。」

康猛拍手笑道:「緣分!真是緣分!我家大人也是得李機宜看重,入內衛任職,等他回來,必須去酒樓設宴,一品長安美食,請狄少府千萬不要推辭!」

狄仁傑摸了摸路上餓瘦的肚子,笑容真誠:「固所願也,不推辭,不推辭!」

等到康縣尉回到驛館,康猛又拉上得文解入京,在驛館內都用功苦讀的弟弟康達。

一群人說說笑笑,往最近的酒樓而去。

匯入朱雀大街川流不息的人群時,狄仁傑下意識的看向皇城。

李元芳,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