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父親是逆來順受的咸魚,兒子也不會有多大野心(2 / 2)

趙佶高興的地方在於,他不希望坊間再傳那件事情,但之前大肆封口,起了反作用,正吸取教訓,機會就送上門來。

相比起宮閨秘事,太學的公平其實才是百姓更該關心的,這與寒門子弟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息息相關,太學桉如果鬧得沸沸揚揚,朝野上下的視線轉移,自然能澹化掉之前的惡劣影響。

一想到天助他也,趙佶不禁龍顏大悅,看向高求的目光都柔和起來:「高提點,看來朕交托給你的三件事,你很快就能完成第一件了!」

高求沒能反應過來,但官家心情轉好是能看出來的,趕忙笑道:「都是托官家的福。」

趙佶嗯了一聲,知道此事的功勞其實不是高求,而是此人所提到的林沖:「這林二郎朕倒也聽過幾回,在京師確實有些聲名,你再具體說說……」

高求道:「此人精通醫術,武藝高強,又擅斷桉,還能過目不忘,好似樣樣全能,卻拜辭官職,只願當一介白衣。」

趙佶笑道:「只願當白衣?朕就沒見過不想當官的,只是胃口大小罷了……不過若真如你所言,此人才能勢必極為出眾,僅一樣見而不忘,就能習得諸般才藝,過幾日召入宮中,給朕瞧瞧,是不是那般有趣!」

高求目光閃了閃,又添了一句:「那真是這林二郎的福分了,只是他曾與公孫逆賊走得挺近,一起掃滅無憂洞,會不會……」

趙佶一眼就看出,高求是起了嫉妒之心,生怕自己將那才華出眾的林沖也當成了玩伴,但聽到公孫昭和無憂洞後,他的臉色還是忍不住沉了沉,冷哼了一聲。

趙佶對於無憂洞其實也沒什么好感,當時聽童貫所言,能利用這個對付兩位外戚郡王,進而讓自己掌權,才許其招安,結果後來發生了太多不可掌控的事情,尤其是從公孫昭掃滅無憂洞後,他就被一路推著,最終做下了那等事來。

福寧宮大火後的那一個月,他都寢食難安,不止一次做過自己滿手鮮血,向太後倒在身前,而四周全是朝野臣民,那無數雙眼睛噴薄著洶涌的怒火,要將自己這位大宋天子從龍椅上揪下的噩夢!

自然而然的,對於公孫昭身邊,尤其是掃滅無憂洞的人,趙佶都恨屋及烏,立刻打消了要見一見林沖的打算。

不過趙佶也沒准備做什么,在政事上他還是有幾分理智的,知道不能感情用事,比如他對章惇恨之入骨,卻一直留到現在,正是因為皇位還沒坐穩,需要平衡朝局,如林沖這般人能派上用場,也該好好利用,不給予其想要的官職,讓他沒有威脅自己的資格便是……

趙佶突然道:「這林沖的父親,是不是剛剛升官的禁軍指揮使林元景?」

高求對這個人毫無印象,但一提倒是想起來了:「啊,還真是,這么說來他還是一位衙內?」

趙佶神情放松下來:「他這衙內可名不副實,林元景朕見過,是個謹小慎微的,教出來的兒子想必也是差不多的個性,怪不得拜辭不受……」

高求趕忙恭維:「聖明無過於官家!」

趙佶瞥了他一眼,眼神里帶著揶揄:「不過這種人一輩子小心,也難抓把柄,又是奇才,將來真的參加科舉,考中進士怕也不難,你可要看緊些,別等他平步青雲,以後官做的比你還大!」

「只要能為官家分憂,這般忠臣越多越好!」

高求嘴上這么說,其實是仗著自己是潛邸舊臣,現在又是皇城司提點,只待立了功,就能成為提舉,完全執掌這個情報組織,拿捏個小小的平民,還不是手到擒來?

但仔細想想,又有些忐忑起來。

因為這在本朝有前例的,正是狄青和王堯臣,後者是仁宗朝天聖五年的狀元,進士游街時,一群剛入伍的士卒站在兩旁一睹王伯庸的風采,十九歲的狄青也在其中,聽到其他人感嘆「彼為狀元而吾登始為卒,窮達不同如此」,狄青回答的則是「不然,顧才能何如耳」。

當時聽到的其他士兵都笑他,就這臉上刺字的窮小子,還想跟高高在上的狀元郎比才能?

結果後來二人同在樞密院,狄青是樞密使,昔日的狀元郎王堯臣是樞密副使,反倒成了狄青的副手。

這個逆襲故事,也是出自文人筆記,是真是假如今已經不得而知,但在民間流傳甚廣。

高求作為市井流氓出身,哪怕他畏懼上戰場,也很崇拜狄武襄,可當他現在成了類似於王堯臣的角色,就很不希望有個平民小子,能逆襲超過自己了。

「嘿!」

看著高求的表情,趙佶就知道挑撥成功,美滋滋地舉起酒杯,心情變好了起來:「退下吧!」

高求領命退下,趙佶笑著笑著,卻又忽地悲從中來,傷感著喃喃低語:「朕豈是這般惡毒之輩?都是他們逼朕的……都是他們逼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