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准備稱王建制,大開科舉!(2 / 2)

宣告北方,准備大開科舉!

……

「父親!好消息!好消息!」

大名府,蔡京依舊被任命鎮守此地,近來工作輕松很多,他卻日日來衙門,哪怕在書房內看書,也坐鎮於此。

而女婿梁世傑興沖沖地進來,眉飛色舞地道:「科舉一開,則北方大局定矣!」

按照如今三年一次科舉的制度,去年大宋就該開科舉了,但由於戰亂一直拖延,如今瞧著南方的局勢,更是遙遙無期,這個時候北方開科舉,對於各地來說,都是一劑強心劑,更會吸引大量人才來投。

畢竟宋朝其他事情或許做得不行,文教這方面絕對沒得說,同時社會階層流動極大,進士子女不成進士,用不到三代就衰敗了,同樣乞丐孤兒有學習的天賦,也能金榜題名,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種學習改變命運的階梯是極度吸引人的,也是老百姓擁護宋廷統治的關鍵,之前是被兵亂逼得活不下去沒得選,如今眼見著要改朝換代,而好的制度保存下來,自然歡呼雀躍。

當然,底層人民功成名就的,終究是少部分,大部分進士還是富貴人家出身,如相州韓氏那種學閥世家,歷代都有不少進士,把控著知識渠道。

蔡京出身的家族也是同理,單單是嫡子就有八人,還有女兒女婿以及兒女親家,如今都聚集在大名府內,儼然形成新的大族,梁世傑能成為蔡京的女婿,家族梁氏也非等閑之輩,對於這種書香門第,看到科舉的開辦,當然是興奮不已。

蔡京卻沒有什么特別興奮的表情,沉吟片刻,開口道:「老夫如果讓你們不要多考呢?」

梁世傑勐然怔住:「父親,這可是新朝第一次科舉,如今各地文官還都是投降的那一批,其中頗多庸碌之輩,父親之前也有言,以總教頭的胸襟氣魄,肯定會將這類人免去許多,那空缺出來的官職,不就是從新朝科舉里的提拔么?」

蔡京頷首:「確實如此,鄉軍勐將如雲,文臣稀缺,此番科舉為官,恐怕不用多等銓選,就能去各地任職,但恰恰是因為這樣,老夫若為宰執,不能容許我的族人遍布各州縣。」

梁世傑這才明白這位岳丈的顧慮,心中有些抵觸,當高官不就是為了家族一起受益的么,況且參加科舉也是各憑本事,他們能考上又為何不讓?

他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低聲道:「恕小婿斗膽,總教頭為人賞罰分明,父親此番在文臣里的功績,更甚鄉軍的幾位參贊,地位穩固,何必多慮呢?」

蔡京微微搖頭:「老夫知曉總教頭賞罰分明,所以才敢言宰執之位,然自己不知進退,還要將安危寄托在九五之尊的仁念上,那就是愚不可及的行徑了!」

「宰相的權力,是在天子允許的范圍內為之,而非不管不顧地培植勢力。」

「遇到一位昏君,只要給對方提供享樂就行,下面多么民怨沸騰,昏君都不會多過問,遇到一位明君,就要謹守本分,總教頭無疑是英明神武的君主……」

蔡京說這番話不怕隔牆有耳,有些心里話他卻不會說,比如早就有意識地與鄉軍高層保持距離,以免關系太過密切,引發君王忌憚。

當然有兩個人的友誼,他是一定要牢牢鞏固住的,一位是林元景,另一位是高求,三人共同堅守大名府,來往也是順理成章。

不過有些話,他也壓低了聲音,近乎是湊到耳邊道:「你以為這一批科舉為官的,會是新朝的中流砥柱?」

梁世傑還在消化前面的話,聞言下意識地道:「為何不是?」

蔡京將手中的書冊遞過去:「看看這些。」

「《科學》……」

梁世傑這才發現,蔡京這段時間聚精會神研究的,居然是歲安書院的教材,有些莫名地拿起,看了幾頁就覺得自己明白了:「這不是專門用來考試的科舉之學么?」

蔡京道:「這豈止是科舉之學,根本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說,一如《三字經》對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總教頭至今大部分時間還在書院中,當真是胸藏丘壑,腹有乾坤……」

說到最後,他聲音再度壓低,近乎喃喃自語,及時收住了話,強調道:「如今族內不該去想科舉之事,而要仔細學習這些《科學》,將來必有大用!」

梁世傑終究被蔡京帶了這么長的時間,結合每次變革,都要推崇一派新的學說,漸漸回過味來:「父親之意,這才是未來大興的新學……」

蔡京微微點頭,他如今就要將寶押在,接下來的科舉所選拔出來的人才都是過渡,新朝真正的骨干,要從新學中選拔,所以他要忍:「新朝初立,老夫自當高風亮節,以作表率,而你們研習《科學》之道,將來如有所成,亦可擁護聖意,再居高位,就是順理成章!」

梁世傑聽得連連點頭,又難免有些擔憂:「可萬一錯了……」

蔡京微微一笑,沒有十足的把握,卻有著濃濃的底氣:「老夫為新朝功臣,如今又未年老力衰,你們還怕沒有出頭的機會么?」

梁世傑心悅誠服,拱手行禮:「小婿明白!小婿去了!」

蔡京目送梁世傑離去的背影,輕輕撫須。

新朝君臣之間的博弈已經開始,許多事情他早早有了安排,比如為什么培養這個女婿,而不是直接帶著兒子。

女婿如半子,但半子終究是半子,有許多手段就可以施展騰挪,而兩個姓蔡的扎在朝堂之上,就太起眼了,他和弟弟蔡卞就是最佳的例子。

總而言之。

在庸碌昏君之下,他有一套行事風格。

在雄主明君之下,他又有另一套處世之道。

如此才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