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現在對待士人多么和顏悅色,將來打下的板子就有多重(2 / 2)

梁世傑有些不甘:「可如今的禮部官吏,多有妄言,甚至有人譏諷父親這位右相名不副實,他們只聽李尚書的……」

換成以往,梁世傑不敢這么說,是蔡京讓他們不要隱瞞,家人就是要開誠布公。

而聽了這話,這位右相也不以為意地笑了笑:「愚昧小人,害人害己,理會作甚?老夫為一國宰相,都是矜矜業業,不敢懈怠,他們反倒覺得老夫名不副實,當真可笑,試問在開國君主麾下,哪位宰相是能獨攬大權的?」

梁世傑張了張嘴:「這倒是……」

對此蔡京點得倒很透,反正即便被聽了去都無妨:「各部權勢本是殿下安排,不是中書省的不能貪,不是右相的更不能奪,為官之道,無論身居何位,都要恪守本分,明白么?」

梁世傑趕忙拱手:「小婿明白!」

蔡京又接著問道:「禮部如今閑話這么多嗎?還對何人不滿?」

梁世傑低聲道:「多有不滿,尤其是高尚書和丁尚書!」

蔡京冷笑:「不奇怪……」

禮部在六部里面排名不高,卻由於匯聚了大量的宋廷士大夫,帶下來的壞毛病是最多的,尤其對高求和丁潤的針對。

士大夫以前就最痛恨丁潤,最瞧不起高求,對於這兩位能官居一品,自是相當不樂意。

但一來敢怒不敢言,二來禮部的官員多為舊臣,也不好多言,只期待這兩位犯錯,再名正言順地進行攻擊。

蔡京冷眼旁觀,覺得十分可笑。

且不說高求和丁潤與那位的私交,兩人在光復燕雲和梁山大局上對新朝的貢獻,就看他們如今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

真正到了尚書這個位置,更多的是把控事務的大局,調和各方的關系,最重要的是能守住本心。

高求和丁潤就屬於政務能力一般,卻信念堅定,恪守本分,再加上漸漸的提升進步,尚書之位多么勝任肯定談不上,但讓他們擔任尚書,還真的比起那些倚老賣老,私心濃郁的臣子要合適。

由此蔡京心中也得出結論:「若所料不差,將來士大夫遭殃,定是從禮部開始,殿下讓國丈任禮部尚書,無形中予以庇護,助其氣焰,等到李尚書一調走,或者告老致仕,就是痛下狠手的時候了……」

這也是他將子婿散入六部的原因,哪怕是任閑職,都能助其隔岸觀火,把握時機。

正要再叮囑梁世傑一番,腳步聲接近,管家在外稟告:「方臘麾下吏部尚書王慶前來歸降,還帶了方傑和方玉葉,宮中傳信,請阿郎入宮議事!」

……

明德殿內。

眾位紫袍大員入座。

王慶投誠的消息,是洛陽八百里快遞傳來的,群臣傳閱後,確定無誤,頓時大為高興。

盧俊義就笑道:「方傑是方臘的侄子,方玉葉是方臘的親妹,被封為公主,這兩位雖不是其正妻與嫡子,但也是嫡系親屬,他們都投了我大燕,此人已是眾叛親離了……」

花榮、時遷、丁潤等人也紛紛點頭。

然而吳用微微凝眉,卻是持反對意見:「方臘得殿下看重,不同於一般反賊,對於自己家人卻毫無約束之力,著實有些蹊蹺……如果只是逃了一人倒也罷了,但方傑和方玉葉都隨王慶來此,臣擔心有詐!」

這話引發了一場討論,大部分人都覺得不會:「這般使詐,代價未免太大,只待消息傳回,方臘麾下豈不是人心盡失,還如何與我燕軍爭鋒?」

也有部分人覺得:「這方臘或許是自知毫無幸理,又聽聞殿下仁德守信,為了保家人之命,才特意讓王慶作此安排,托妻獻子,卻又不舍顏面,才會如此別扭……」

蔡京保持沉默。

此前關於江淮防線的討論,文武的第一次較量,他險些出丑,也意識到自己習慣於守城,欠缺了主動出擊的戰略安排,自然不敢輕易發表意見。

只是本能地,他又開始觀察那桌桉後面的蟒袍身影。

而從這位殿下的眉宇間,蔡京似乎看到了……一抹欣賞?